7.4教育策略:引导、培养孩子思考的前瞻性
从实验中和生活中,我们都可以知道,思考的前瞻性对于问题的成功解决是多么的重要。
虽然儿童对于最终目标与亚目标的计划于思考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家长可以适当的利用游戏培养孩子这种能力的发展。
很多家长可能也会意识到最终目标与亚目标的详细计划的重要性,但是却很少有家长意识到对于孩子这种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也有家长会在培养孩子问题解决能力的时候跟孩子说:“一步一步来”。但是很少有家长会专门对孩子的这种能力进行培养。
不过,相信看过这个试验之后,家长们就会意识到这种思考前瞻性的重要。所以,家长们可以在与孩子游戏和生活中,可以适当的引导孩子的思考,让孩子的思考具有远瞻性。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8.孩子几时能够看懂地图
心理观察:房间模型与房间
8.1“爸爸”,“妈妈”和“孩子”
一次回老家的时候,去一个很久没有去过的亲戚家玩。他家有一个在上幼儿园的小孩子。那天去的时候刚好是周末,孩子也在家里。去亲戚家的时候,小孩正在她的专属地席上玩游戏。我看到上边放了很多的东西,有布娃娃,还有小碗等,她貌似是在玩过家家。
那个男孩子的布娃娃貌似是“爸爸”,她是“妈妈”,还有一个穿着婴儿服的娃娃是“孩子”,他们一家似乎刚刚吃完饭。我看到她把一些小碟和纸张收起来,那应该是他们用来吃饭的“碗”。然后她又在每个“人”面前重新摆上几张圆形的纸。这时候,我有点不明白了,这圆形的纸代表的是什么?刚好这时候起了点风,其中一张纸被吹跑了。我看到她急忙把只拿回原地摆好,口中还说道:“风太大了,把茶杯都吹倒了……”我这才知道原来那圆形的纸张是代表茶杯啊!
在成人的世界里,成人会用文字,图案等东西来代替、表征某些具体的事物。在儿童的世界也一样,他们也会有自己的符号表征代替别的东西,这个在孩子玩过家家的时候表现的最明显。
但是这毕竟是游戏,随着成长,他们要逐渐学会理解和运用这个世界通用的表征。那么孩子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理解和运用这些通用表征的呢?
8.2心理实验:小房子与大房子
心理学家德洛克为了对儿童关于符号表征的理解与使用能力的发展进行研究,以2.5岁与3岁的儿童为被试,设计了一系列非常经典的实验。
首先是1987年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德洛克先让儿童被试们看一个房间的模型,然后实验者把一个非常小的,与房子成比例的玩具藏在模型房子里面。接着实验者把儿童带到一个与模型一模一样的房间中,告诉儿童有一个真正的玩具藏在在这所大房子中,玩具所藏的地方与模型中所藏的地方相应。然后实验者要求被试们从这个房间中寻找出被隐藏的玩具。
比如说,实验者把小史努比藏在模型房间的椅子下了,那么在真正的房间中相对应的椅子下就藏着大史努比。
结果,实验者发现,2.5岁的儿童中只有20%能够不出错的在大房间里相应的位置找到玩具;而3岁儿童中,则70%能够毫不出错的在大房间里相应的位置找到玩具。虽然被试们的年龄差距很小,只有七个月。
德洛克感到很奇怪,难道2.5岁的儿童还不能够理解符号表征与所表征的事物之间的指代关系吗?德洛克猜想,有可能是因为2.5岁的儿童不能够理解利用房间模型的表征来在大房间中解决寻找玩具的问题。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德洛克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依然是以2.5岁和3岁的儿童为实验被试,德洛克这次呈现给2.5岁的儿童的是一张画着大房子的简笔画或者照片,不再是房间模型。然后德洛克让儿童们使用简笔画或者照片去大房间里寻找被藏起来的玩具。
结果发现,在房间模型实验中寻找玩具失败的儿童成功的找到了被隐藏的玩具。
8.3实验结论:2.5岁的儿童已经可以理解和使用符号表征
这个实验结果成功的证明了德洛克猜想的正确性,根据此结果德洛克得出了一个实验结论。
结论:说明了2.5岁的儿童已经可以理解和使用符号表征,并用来解决问题。
但是德洛克的研究并未终结于此。他猜想之所以在第一个实验里80%的2.5岁儿童与70%的3岁儿童无法成功的找到玩具,可能是因为他们把模型房间当玩具玩,从而削弱了房间模型的符号表征属性。
1989年,德洛克重新进行了第一个实验,但是他还设立了另两个处理水平,第一是,将房间模型放在玻璃瓶内,儿童被试们只能看,不能够接触。第二是将房间模型给孩子们玩。
结果发现,在第一种处理水平中,2.5岁的儿童寻找隐藏玩具的成功性升高,在第二种处理中,3岁儿童寻找隐藏玩具的成功性反而降低。
这个实验结果充分说明德洛克猜想的正确性,说明确实是房间模型的玩具属性掩盖了其作为符号表征的属性。也解释清了为什么当用简笔画与照片的时候,2.5岁的儿童能够成功的找到被隐藏的玩具。只是因为简笔画与照片的作为玩具的属性低,对于儿童的吸引力低,儿童大多会把它看成符号表征,而不会把它看成玩具,从而不再对其所表征的信息进行理解与利用。
8.4教育策略:怎样看待孩子的符号表征能力?
因为选取被试的年龄限制,这个实验并不能够说明孩子对成人通用的符号表征的理解和运用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只能够知道孩子在2.5岁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理解和运用符号表征。不过我们依然可以从中获得启示:
(1)适当的培养儿童对符号表征的理解与使用。
现代生活中离不开对符号表征的使用,而儿童对符号表征的理解与使用能力也发展的较早。他们很早就可以利用其他东西进行表征,一根小木棍可以被他们用来代表筷子,手枪或者小船。
家长们可以适当的在儿童早期时,从儿童日常的游戏和学习中对儿童的对这种能力进行适当的培养与训练。
不过从实验的另一个角度来说,孩子小的时候会把很多东西当做自己的玩具,所以在符号表征的理解和运用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家长们在培养的时候,也需要有一定的耐心,不可心急。
(2)让儿童学会从多个角度理解事物的功能。
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知道,作为符号表征的事物的多重属性的冲突会阻碍儿童对该事物符号表征的理解。
所以在引导儿童学习和理解事物的符号表征意义的时候,先要教会儿童从多方面、多角度的看待事物,发现事物的多个属性。尤其是对事物的符号表征属性的认识。
在初期的时候,可能会因为孩子的能力限制,则应该给儿童提供符号表征这种属性比较强烈的事物或者线索。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赖上霸道校草 贵族学院:腹黑少男少女 九步,走进孩子的心 王牌修真者 无限不现实 口腔正畸学 爱与恨的源泉之霹雳MIT同人文 且拾起一池落花:一位心理学家的感怀 复仇冷公主,要定你 老年护理学 霸道兵王在都市 儿科学 我的爱东方不败:爱上女魔头 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 丑小鸭的大牌男友 终极护花高手 护理心理学 暖心24小时:步步为营 非常霸女 护花狂龙:绝世天才霸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