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硬七八戗:硬邦邦。杭州,嗲七嗲八:撒娇的声音。疯七疯八:嬉皮笑脸不稳重。木七木八:愚笨不敏。西宁,硬七拐棒:动作笨拙。上海,老七老八;傲慢。忻州,佯七二憨:憨傻样儿。胡七麻烦:乱七八糟。都谐音“气”,犹“性”。金华,十七:吹牛,说空话的人。十七货:假货。按,“实漆”的谐音。漆,指黑。黑,即不明,指不真实,不正大光明。
哈尔滨,七香辣味:气味混杂难闻。按,“气襄拉味”是理据。襄,古义为弥漫,包围。《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拉,指拉杂。难闻而言“香”,正是谐音可指鹿为马,颠倒黑白。忻州,滚珠七蛋:互相拥抱,滚在一起。按,谐音“砌”,犹累。
武汉,昏七媚八:男女**。福建崇安,向天迷七:仰面睡。按,俗语把**叫“吃肉”。前词中“七”谐同音同调“吃”。词言“荤食”。**属此类。后词中谐音“眯”,即睡。
武汉,七十八年:很长的时间。杭州,悖七悖八:不合时代。按,前词言“(为)期十年、八年”,后词言“悖期”即背时。扬州,半七不拉、半七半拉:不完全。按,“器”的谐音。
“八”的谐音趣假
《忻州》,三八两下:没有几下。三八两天:没有几天。三八六九:比喻不多几天。万荣,八楞没瓣:不方正。银川,阴死八活:1一片漆黑不热情。哈尔滨,猴头儿八相:痩小难看。罗锅儿八相:驼背难看。北京,瞎说八道:胡说。都谐音“罢”,指结束、没有。三罢两下,即三两下就完了。三八六九,谐音为“三,罢留久”,只三天,不久。八楞没瓣:罢楞没畔,没有明显的楞和边,即不方正。而“八楞”恰是正方体。阴死罢活,即不热情。阴死罢火,即漆黑。实际是两个不同的词,因谐音共寓一形,这是谐音趣难词特有的情况。“罢相”即无(好看)相。“八(罢)道”即无道理。《现代汉语词典》:“胡说八道:胡说。”回避了“八道”的难趣。
洛阳,瞎里八好:凑乎,能说过去。哈尔滨,胡扯八扯;洛阳,胡拉八扯:都是胡扯乱说义。南京,夹八螺蛳:搅和事情,添乱子。洛阳,拼死八活:干活非常出力。西安、甘肃陇东说:挣死八活。北京,杂八凑儿:拼凑起来的。都谐音“巴”,粘附、接近义。夹八螺蛳:夹巴络事,前三个字同指复说。“八(巴)活”指总是抓住活干。“活计”的“活”,与“死”不是对应的反义词。
太原,红八八:红得可爱。徐州,死呆八板:死板。梅县,下流八贱:下贱。丹阳,树长八大:贬称人身材高。气急八吼:气急败坏。钝老八气:很窝囊。忻州,肮里八脏:肮脏。乌鲁木齐,烂牙(呀)八遭:混乱不堪。仍谐音“巴”,但另是形容词词尾“巴巴”因四字格的省说。“巴巴”是贬义词尾,“红八八”偶相反。相应的词如:死巴巴、长巴巴、黑巴巴、脏巴巴、急巴巴、糟巴巴。有“可怜巴巴”词,可仿有“下流巴巴”“小气巴巴”之类。否则这些词中“八”字与后面的字都不成意。“气急八吼”的平实里据只是“候”,指情状,不是八种情状。气急败坏不必有吼,更不必八吼。“小里八气”也绝不是八种气。虚义的词尾“巴”应在末位,正由于趣假为“八”,便提前成了假修饰性的。易序是谐音趣难词常用的手段。
丹阳,小里巴气、小里巴脑:吝啬小气。南京,糊里巴涂:糊涂。乌里巴酥:闷热难受。字正作“巴”。又有“正儿巴(八)经”的异形。可证“八”非本字。
太原,剌猴八怪:长得丑。方言多说成“丑八怪”。南京,异里八怪;丹阳,奇里八怪:都是奇特义。哈尔滨,支楞八翘;西宁,零散八碎;北京,寒啦八碜;丹阳,叫色八样:各色各样。“八”或可是泛表多数、程度甚。但它单用无此义。实际上仍是“巴”字泛化的结果。
《大词典》对“老实八焦”、“老实巴脚”、“老实巴交”等解释说:同“老实巴焦”。即视“巴焦”为本字,这是对的。清.翟灏《通俗编.状貌》:“俗以干物为焦巴巴。”老实巴焦:“老实而干脆”的趣变,老实而直截了当。异形的“巴交”、“巴脚”不成意,则是不知趣意的不完全变态,本当作“八脚”的侃谑。失趣意而是纯粹的难。
“正经”词,《大词典》所收衍生的词语有:正经八百、正经八本、正经八板、正儿八经、正儿巴经、正儿八摆。但回避用字差异何来,有关方言词典相同,今可得讨论。“巴经”是本字,动宾关系;依附“经”,与“经”相一。“巴”趣变为“八”,遂再变化为“八本经”,又变为“八百(本)”。“八板”即“八板经”。“摆”则纯是“百”的记音异写,无所趣义。
杭州,八**:男阴。小八剌子:小人物。万荣,八五不着实:干活儿不扎实。武汉,吃斋八素:吃素忌荤。都谐音“把”而所指不同。“把、**”是复说,把柄之把,指男阴。小八剌(把拉)子,指最后而小。八五(把务)犹言操持,指做事、干活。把素,即守素食。
北京,二拉八当:1犹豫;2做了一半。二五八:大略内情。哈尔滨,二八扣:半真半假。二八楞子、二八裉子:中间。马思周等《东北方言词典》:“二八颤子:半半落落。”牟平,二八砍子:略知皮毛。扬州,二八京腔:含有方音而不纯正的普通话。武汉,二五八当:中等。这一系列词义都指“一半”、“中间”。词形主要用字是两种类型。甲,全式,二五八。八,即“把”,义为守。二五、即珠算除法“二一钱作五”之意,把“一”分成两个“五”即“半”。北京方言的“二拉八当”,徐世荣书作“二拉巴当”,“巴”便透露了“把”的信息。二五八(把)、二五八(把)当,即守在两半之间。所以词义是中等,大略情况。“八”则与词义相背。乙,无“五”,仅作“二八”,本身不能支持词义,只能是省去了“五”。
万荣,二五搭八当:心不在焉。即:把搭在二半之当。“搭”证明“八、把”谐音关系。
济南,横二八三:蛮横。忻州说:五王八侯。按,“横儿霸”、“武妄霸候”的理据。
扬州,裸二三,八二四:繁复,繁琐。“摞儿、绊儿”的理据,虚粘三、四。有“裸裸绊绊:地上杂物多,行走不便”词,裸字都标同音代替号,可比证。八、绊,同音异调。
海口,村八:乡下老。按,八、鳖,同音同调谐音。后者为斥骂语。
“八哥”鸟当是“吧、歌”理据。吧,指此鸟可如人说话;歌,指动听。古名即“鸟”。
《三刻拍案惊奇》第二回:“如今我们计议,一边折命,一边折钱,不若叫他从重断送,七七做,八八敲,再处些银子养赡你母子。”《何典》第三回:“到得头七里……在螺蛳壳里做道场。从此……七七做,八八敲的闹了四五十日。”七七做,指每七天做一次法事,共七次。八八敲,却是“吧吧”象声词的谐音,指打击乐器的响声。老村著长篇小说《骚土》第274页:“手持搅料棍将那贼二丑八八**九九一顿数落。”第326页:“心里就想着妈死的时候,八八**九九地叮嘱他。”各是用棍打人、说话的响声。“九九九”另是虚义粘连。
《望江亭》第四折《得胜令》:“唬的他半晌只茫然,又无那八棒十枷罪,只不过三交两句言。”并没有八棒十枷的刑罚,是“把棒施枷”的谐音:用棒打,再戴枷。
“九”的谐音作假
忻州,三八六九:不多几天。由“三,罢留久”为理据。
厦门,九八行:经纪行。又,九八人:经纪人。“九”由“交”同音异调谐音,使买卖双方可以相交而合。古代叫“互市郎”,即在相互间起调节作用。交、互,同义。今作“牙人”,“牙”是“互”之误,宋代已指明。“八”是虚粘的。柳州同词则另由“勾通”双方意谐音。
柳州,九龙藤:藤本草药,攀援它枝而上。按,理据是“勾拢”即攀援。
贵阳,九:纠缠,扭转。即“揪”的谐音。
香港,九九机:歹徒窃听警察通讯的无线电器材,以便在捕前逃脱。又,九唔搭八:东拉西扯的闲谈。前词是“勾”或“救”的谐音,勾取情报而救命。后词是“勾不搭把”理据:连不成一把即一个整体。九与八,正是连接的,一、三、五、七之类才是互不相接。
崇明话把“圆纠纠”谐音作“圆九九”。划拳的“九长寿”即口彩“久长寿”。过生日有“过九不过十”的习俗,因“九、久”,“十、死”谐音。俗语“九九归一”中相同。
“十”的谐音作假
贵阳,滚你的三十三:滚蛋。按,“十”谐音“失”。三失三为零,零即蛋。此词比“言青山上山”拼合为“请出”奇趣得多。又,搭十三:把三枚铜钱放在手背上,再趺下来,按正反面的多少比胜负。仍谐音“失”,指跌。宋代迷信,遇见猫头鹰是晦气有灾,向它唾十三口可以免祸。谐音指使祸“失散”。成都等地把正月十三叫杨公忌日,说是宋代杨家将杨令公战场遇难之日,此日忌出行,否则会失散,又衍成许多禁忌。仍是迷信从谐音而编造来骗人。
《红楼梦》叙马道婆用伤害巫术使贾宝玉神经错乱,百治无效。癞和尚和跋道人登门献术说,用通灵宝玉持诵,三十三天会好。果然如此。迷信又是从“散,失散”的谐音作神秘的。
《大词典》:“打十三:宋代刑罚从轻发落的杖数。后亦泛称责打。宋太祖始定折杖之制,凡徒刑五,最轻为徒一年,脊杖十三,又杖刑五,最轻为杖六十,臀杖十三。”但,奇怪的是为什么偏打十三下呢?应当是含有某个寓意。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丑丫头变身校花 孩子的未来,最有价值的投资:淘气鬼也能上清华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瀑布 中医学 国际视野中的资优教育 神秘帝少:追爱赌神邪妻 妖妃,逮住 发展成本与区域经济金融研究 经济法 名门贵妻:误惹亿万继承人 我和苏联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 豪门换换爱:傲娇男攻略 世博让企业更辉煌——上海世博赞助企业10大经典案例 不是公主的公主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实例 和天使一起成长 风水密码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湖泊 倾世神女之狂逆九天 不死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