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龙腾小说网>刘瑞明文史述林 > 全元散曲的谐音趣难词(第5页)

全元散曲的谐音趣难词(第5页)

“嘴马”是“嘴码”的谐音:连连能说。《金瓶梅》作“嘴抹儿”,便是泯失趣味的别写。《扬州方言词典》:“嘴码子:说话的能力。闲坐衙”是“先作捱”的谐音:先推捱而不答应。参见前文对“三衙家”的解释。

把一个意思实话实说,固然直接明白,但平平淡淡,“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语言表达的一种艺术性,就是曲折有趣,生动活泼。《红楼梦》语言的谐音艺术性就是如此。

《文心雕龙》有《谐隐》一篇,论述曲折表达的特殊效果。“谐之言皆也。辞浅会俗,皆悦笑也。……籠者隐也。遁词以隐意,谲譬以指事也。……隐语之用,被于纪传。大者兴治济身;其次弼违晓惑。盖意生于权谲,而事出于机急。与夫谐辞,可相表里者也。……纤巧以弄思,浅察以衔辞;义欲婉而正,辞欲隐而显。……文辞之有谐音,譬九流之有小说。”

《隐秀》篇又说:“文之英蕤,有秀有隐。隐也者,文外之重旨者也;秀也者,篇中之独拔者也。隐以复意为功;秀以卓绝为巧。斯乃旧章之懿绩,才情之嘉会也。夫隐之为体,义主文外,秘响旁通,伏采潜发。譬爻象之变互体,川渎之蕴珠玉也。故互体变爻,而化成四象,珠玉潜水,而澜表方圆。始正而末奇,内明而外润。使玩之者无穷,味之者不厌矣。彼波起辞间,是谓之秀。纤手丽音,宛乎逸态;若远山之浮烟蔼,娈女之靓荣华然。烟霭天成,不劳于妆点;荣华格定,无待于裁熔。”

所谓“隐”、“谲”、“蕴”、“变”、“潜”,即不是一般的平实的表达广义主文外”、“秘响旁通”即不能拘泥于字面,却是言在此而意在彼。“悦笑”、“纤巧”、“秀”、“卓绝”、“荣华”就是对效果的赞美。概括来说,表达曲折就能有趣,生动活泼。《文心雕龙》虽然高度评价,却是文学研究者很少注意的。《红楼梦》研究也是如此。

汉语的谐音有使人料想不到的神奇效果。是用无中生有、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张冠李戴的方法达到表达的艺术性。曹雪芹是非常善于运用谐音的,但研究者却不识庐山真面目。这充分表现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版本的设注。它们对这样的谐音丝毫没有觉察,便只能用正常的事理来解释。不但不能彰显曹雪芹的语言艺术,反而把词语解释得支离破碎,隔捍难通。而且从来没有对这些错误作纠正的。本文就《红楼梦》的谐音词语,举例来辨析而欣赏。这里再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而是要指明一处一处的谐音表达,正确理解其中的具体谐音关系。

第三回:“他……一时有天没日,疯疯傻傻:只休相信他。”人民文学出版社设注:“有天没日一毫无畏惧和顾及。”但“有天没日”就是阴天,而例句是指宝玉所说与众不同而不为大家理解的话。这与毫无畏惧和顾及风马牛不相及。“没日”不能解释成无畏惧和不顾及,又置“有天”而不顾。第七回:“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咱们‘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众小厮见说出来的话有天没日的,唬得魂飞魄丧……”是说焦大发疯似的乱骂。第一百四回:“嗳!你又喝了黄汤,就是这么有天没日头的。”是指倪二对贾府乱骂一起。可见例句共同的是指基于思想认识混乱的乱说。紧扣用字来准确而传神的解释只能是:“天”是“癫”的谐音,指疯癫,即疯疯傻傻。“没日”即不明亮,指人糊涂。这正就是《文心雕龙》所论的“义主文外”、“秘响旁通”。

第六回:“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就和他,才疏远了起来。”设注:“拉硬屎一强装有理,装硬,不认错。这里有‘自恃清高’的含义。”按,“屎”是“势”的谐音。与不认错或自恃清高无关。

第六回:“我们姑娘年轻的媳妇儿,也难卖头卖脚的,倒还是舍着我这副老脸去碰碰。”设注:“卖头卖脚一封建礼教是不许妇女‘抛头露面’的。‘卖头卖脚’指妇女出门和生人见面。”按,“卖脚”是“迈脚”的谐音,指出门。由虚假的“卖脚”再粘连虚假的“卖头”。

第七回:“每日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按,“狗”与“苟,,谐音,指不正,“鸡”与“妓”谐音。

第九回:“这贾蔷外相既美,内性又聪敏,虽然应名来上学,亦不过虚掩眼目而已,仍是斗鸡走狗,赏花悦柳为事。”

“斗鸡”不是玩让鸡斗。“斗”是会合的意思;“鸡”是“姬”的谐音:美女。与“赏花悦柳”相同。走即行,但另指行为。“狗”与“苟”谐音。贾蔷毕竟年纪小,说不到**。

第四十四回:“凤丫头和平儿还不是美人胎子?你还不足?成日家偷鸡摸狗。”按,“鸡”另是“饥”的谐音,指性饥饿。闻一多先生论证,《诗经》《楚辞》已经有这种性隐语。“偷鸡摸狗”是“饥偷苟磨”的谐音而倒序。“磨”又是“磨肚皮”的省说,指**。

第二十五回:“这老三还是这么‘毛脚鸡’似的。”设注:“毛脚鸡似的一作事草率,毛糙、轻躁。”按,“鸡”是“急”的谐音。“毛脚”是“毛手毛脚”的省说。

第四十五回:“好容易‘狗长尾巴尖儿’的好日子。”设注:“狗长尾巴尖儿的好日子一指人的生日而言,是一种玩笑话。”按,本是只就正在长高的小孩说的。“长够一把了”的谐音。一把,夸大长高的长度。张开大拇指与中指来量长度,叫一拃,特意换说成一把,以便谐音“尾巴”。口语“尾”字读音如“一”字。

第十回:“恼的是那狐朋狗友,搬弄是非。”按,“狐朋狗友”谐音“胡朋苟友”:胡乱交的不正当的朋友。

第二十回李嬷嬷骂袭人:“一心只想装狐媚子哄宝玉,哄的宝玉不理我。”她又对宝玉说:“你只护着那起狐狸,那里还认得我了呢?”

“狐媚”是“美糊”的谐音而倒序;“狐狸”是“丽糊”的谐音而倒序。实际意思都是:以美丽迷糊人。民俗所说的狐狸精,正就是“丽糊精”的谐音而倒序:以美丽迷糊人的精明。曹雪芹正是从俗语“狐狸精”而化用。

第四十九回写史湘云的穿戴:“只见他里头穿着一件半新的靠色三厢领袖秋香色盘金五色绣龙窄裉小袖掩衿银鼠短袄,里面短短的一件水红妆缎狐肷褶子,腰里紧紧束着一条蝴蝶结子长穗五色宫绦,脚下也穿着鹿皮小靴:越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众人笑道:‘偏他只爱打扮成个小子的样儿,原比他打扮女儿更俏丽了些。’”

这样的穿戴描写,今日读者已经很难有具体的形象感,“蜂腰猿背,鹤势螂形”正是画龙点睛之笔,但又很难知道究竟。蜂腰本是很细的。《汉语大词典》说“蜂腰”可以比喻人的细腰、居中者最差、事物的转折、诗律中的押韵的两头粗中间细。但这里却是“蜂”与“丰”谐音,以丰满指雄壮。猿就是猴,而“猴”与“厚”谐音,指背部丰满。“鹤”与“合”谐音,指全身。“螂”与“郎”谐音。合势郎形:整体都是男子的形势。

第四十九回写鸳鸯的穿戴长相:“他穿着半新的藕色绫袄,青缎掐牙坎肩儿,下面水绿裙子:蜂腰削背,鸭蛋脸,乌油头发,高高的鼻子,两腮边微微的几点雀瘢。”

此处的“蜂腰”便是正常的字面意思:细腰,与“削背”即窄小,同指苗条身材。可见曹雪芹对“蜂腰”词,无论原义或变通使用,都能有所创新。而《汉语大词典》:“蜂腰削背:见‘蜂腰猿背”但“蜂腰猿背:细腰窄背。形容轻盈俊俏。”就是《红楼梦》此两例。可见对“蜂腰猿背”是完全解释相反了。

又,例中“雀瘢”,后来另写成“雀斑”。但“雀”与这样的斑点也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谐音趣说。以北京话来说,“雀”与“俏”谐音。俏斑:对俏有影响的斑。在别的方言,则可能是“雀”与“缺”谐音:对美丽是缺点的斑。曹雪芹例是此词见于著录最早的,也就是说曹雪芹最早发现而欣赏此词的谐音妙趣,因而率先采用。

第二十八回:“黛玉笑道:‘……只因听见天上一声叫,出来瞧了瞧,原来是个呆雁。’宝钗道:‘呆雁在那里呢?我也瞧瞧。’黛玉道:‘我才出来,他就“忒儿”的一声飞了。”’设注:“呆雁一讽剌人们痴呆,如同说‘傻子’、‘呆子’。这里把‘雁’字具体化,故意引到天边飞雁,作为戏谑。”但,不能把傻说成雁。天上飞的雁,也无所谓呆;即令呆,人也无从看出。“天上呆雁”是“恬赏呆眼”的谐音。讽剌宝玉恬然即坦然赏美而至于呆。前文叙,“宝钗原生的肌肤丰泽……宝玉在旁边看着雪白的胳膊,不觉动了羡慕之心……再看宝钗形容……比黛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不觉又呆了。宝钗褪下串子来给他,他也忘了接。”

第十五回:“别学他们猴在马上,下来,咱们姐儿两个同坐车,好不好?”第十四回:“宝玉听说,便猴向凤姐身上立刻要牌。”设注:“猴一这里是屈身攀缘,纠缠不放松的意思。第十五回:‘猴在马上’,义同。”但骑在马上不能说是攀缘或纠缠,“猴”是“候”的谐音,犹如说“守”,指不离开。

第三十二回:“宝钗来至王夫人房里,只见鸦雀无闻。”第三十六回:“不想一步入院中,鸦雀无闻。”第五十回:“老祖宗那里,鸦没雀静的。”第五十四回:“文官等听了出来,忙去扮演上台,先是‘寻梦,次是‘下书。众人鸦雀无闻。”按,“鸦”是“哑”的谐音;“雀”是“悄”的谐音。

第二十六回:“宝玉……笑道:‘你才说什么?’黛玉道:‘我没说什么。’黛玉笑道:‘给你个榧子吃呢!我都听见了。’”设注:“榧子一用拇指和其他指肚相拈,发出清脆声音,是向人调笑的一种动作。一说:拈指声音和剥开硬壳果核类食品‘榧子’声音相近,假做剥果食声音给人吃的戏弄行为。又一说:拈指只是顶替弹击。”

但那种动作是随便或无聊性的,无所谓“戏弄行为”。《现代汉语词典》:“打榧子:把拇指紧贴中指面,再使劲闪开,使中指打在掌上发声。”就没有戏弄行为这一层,是对的。宝玉明明说“给你个榧子吃”,并没有说他打榧子。而且这样说与“我都听见了”紧密联系,更与打榧子风马牛不相及。“榧子”是“非之”的谐音。对黛玉所说“我没说什么”表示否定。意思是:你说没说什么是不对的,你说了,我都听见了。

第三十四回:“白眉赤眼儿的,作什么去呢?”设注:“白眉赤眼儿的一白,平白无故地。这里是说这次行动没有个题目或借口。”

难点是为什么说到眉和眼,而且竟然是“赤眼”。“赤”不是红色,而是空的意思,与“白”复说。“眼”是“言”的谐音。正是指无言答对去的理由。由虚假的“眼”再粘连虚假的“眉”。

第四十三回:“你寡妇失业的,那里还拉你出这个钱。”你,指薛姨妈。第四十五回:“老太太、太太还说你‘寡妇失业的’,可怜,不够用。”你,指李纨。但清朝的妇女都没有领工资的工作,无所谓失业。此“失业”与“势茶”谐音,指财力薄弱。

第五十七回:“说歹话的人多……只说我们看着老太太疼你,我们也‘狀上水’去了。”设注:“狀上水一狀,游泳。上水,指水的上游。这里是用鱼向上水游比喻趋炎附势。”

人向上水游都不能这样比喻,鱼向上水游就更不能比喻。“狀上水”是“符上随”的谐音,指符合、随从上级。北京方言“水”与“随”是近音谐音,在别的方言则可能同音谐音。

曹雪芹使用的这些谐音词语,实际是群众的方言口语,这又说明曹雪芹善于学习而采用群众语言。《红楼梦》中的谐音词语还有许多,限于篇幅,另文再申说。

(原载《中文》第七卷第一期,2009年)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世博让企业更辉煌——上海世博赞助企业10大经典案例  风水密码  中医学  发展成本与区域经济金融研究  不是公主的公主  和天使一起成长  神秘帝少:追爱赌神邪妻  我和苏联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  孩子的未来,最有价值的投资:淘气鬼也能上清华  丑丫头变身校花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湖泊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实例  国际视野中的资优教育  妖妃,逮住  不死武帝  豪门换换爱:傲娇男攻略  经济法  名门贵妻:误惹亿万继承人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瀑布  倾世神女之狂逆九天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