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上:“云谁之思?美孟庸矣。”笺:**之人谁思乎?
《鄘风.君子谐老》:“子之不淑,云如之何?”传:有子若是,何谓不善乎?笺:于礼当如之何?
《小雅.小弁》:“心之忧也,云如之何?”毛传、郑笺都未阐释句意。
《郑风.风雨》:“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同上:“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同上:“既见君子,云胡不喜?”笺:云何而心不说?未释“云”字。
《唐风.扬之水》:“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同上:“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小雅.隰桑》:“既见君子,云何不乐?
“运”的通假。5例。毛传、郑笺都未释“云”字。后世以“云”通假“运”是比较多见的,就是继承《诗经》的用法,而往往被错误解释。
《邶风.雄雉》:“道之云远,曷云能来?”无释。按。“运”犹如“行”。句言:路走得远。下例同。
《小雅.绵蛮》:“道之云远,我劳如何?”笺:道路远矣。
《小雅.正月》:“洽比其邻,昏姻孔云。”传:云,旋也。是言王者不能亲亲以及远。笺:犹友也。言尹氏富,与兄弟相亲友为朋党。按,“旋”的解释确,因为“运”“转”“旋”可同指。
《小雅.小明》:“曷云其还?岁聿云莫。”
《小雅.小明》:“岁聿云莫,采萧获菽。”笺:岁晚。按,句言岁律“运行”到年暮了。后文对此另有详细解释。
“耘”的通假。1例。
《大雅.桑柔》:“民有肃心,宑云不逮。好是稼穑,力民代食。”传与笺对句子意思解释得都迂曲不畅。也未涉及“云”字。高亨《诗经今译》:宑,读为“耕”。“云”借为“耘”。可从。“魂”字的讹误。1例。
《郑风.出其东门》:“續衣綦巾,聊乐我员(云)。”《释文》:“员,音云。本亦作云。韩诗作:魂。魂,神也。”按,“乐魂”合宜,而“乐云”则不成意思。笔者暂且认为是“魂”字的讹误。
一半例句是本义“说”,这是正常的。对有疑难的一半例句,传与笺都审慎而不解释。唐孔颖达《正义》也是这样,在解说句意时宁肯仍然套用而不强立什么名目。又如对(26)“云谁之思”句言:“故令我云谁思之乎?”对(41)“岁聿云莫”言:“今乃岁月遂云已暮矣。”后世则不仅对空白无解释的“云”望文生义,也对本义“说”的例句望文生义。
向熹《诗经词典》(1986年)“云”字的义项:一、说。4例。二、言。1例。三、周旋往来,即(40)“昏姻孔云”。1例。四、句首、句中助词。无实义。共36例。引清陈奂《毛诗传疏》:“云为语词,凡全《诗》云字,或在句首,或在句中、句末,多用为语词,无实义。”
说《诗经》“云”字用本义“说”的仅5例,无义助词却34例,这显然不合实际。迟到陈奂才把绝大多数的“云”字都解释成为无意义的助词,仅此就透漏出解释的不合理。他不能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殊的助词,仅是基于把“云”字当成没有具体意思,句子意思也是通达的。但这不是论证词义的基本方法,而正是望文生义。以“云何”来说,仅按“何”字,就能把“云何”的基本意思讲对。但,必须解释为什么这样的“云”字总是在疑问句疑问词的位置上使用。而如果联系到“庸”与“何”是同义词,是“庸何”的通假,疑难就涣然冰释。
3.《助字辨略》是望文生义的滥觞
辞书对“云”字疑难用法最早研究试图解释的,是康熙末年出版的刘淇《助字辨略》。卷一“云”释义有八项。他的很多例句被《词诠》袭用,本文后面专有辨析,这里一般不作详说,仅对他独有的例句详说。
3.1助辞。引《广雅》“辞也”为据。其实《广雅》只有“曰,词也”条,并没有“云,辞也”的解释。例句是(2)“伊谁云憎?”本是“谁说憎恨你”的意思,把“说”的意思不计,“谁憎恨你”,基本意思相同。于是认为“云”是助词。对《论语》“玉帛云乎哉!”、《左传》“岁云秋矣”“日云莫矣”,也都是从“云”字似乎不参加意思而认定为助词的。《汉书.邹阳传》:“权不足以自守,劲不足以扞寇,又非有奇怪云以待难也。”其实是说:没有奇怪的(好)命运能对待困难。是“运”的通假。
3.2将。《汉书.萧望之传》:“今将军规撫云若管晏而休。”刘淇说:“云若”犹如“将若”,语辞也。其实是“说”的意思。
3.3有。《荀子.荣辱》:“虽欲不谨,若云不使。”陆机诗:“公之云感,贻此翰音。”也都是“说”的意思。
3.4所班固《东都赋》:“乌睹大汉之云为乎?”刘淇说:“云为”犹“所为”。实际此例是通假“运”。“运为”:运转;作为。
“如何”的省略。《汉书.甘延寿传》:“故隐忍而未有所云也。”刘淇说:“未有所云”犹“未有所如何”的省文。
但是,“如何”只能省为“何”,绝不会省为凭空而有的“云”。而《汉书》本是“故隐忍而未有云也”,即没有“所”字。而“未有如何”、“未有所如何”都是不成意思的。试看:“故隐忍而未有所如何也”或“故隐忍而未有如何也”,岂不是不知所云吗?卷二“何”字条下对“云何”说:如何也。按,即认为“云”直接是“如”的意思,又与所谓省略说矛盾。
“云云”即如此。《汉书.汲黯传》:“上曰:‘吾欲云云。’”引颜注:“云云,犹言如此如此也。史略其辞耳。”按,解释不能算错,但暗含“云”是“如”的意思,则误。
卷一“尔”字条下对“云尔”有两种解释。《孟子.公孙丑上》:“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引赵注:“云尔者,绝语之辞也。”即以语已辞解释。另对《论语》“则可谓云尔已矣”例,刘淇说:词犹“如此”也。“云”为“如”。此与上例义别。按,其实都是“如此说”的意思。细致的标点应是:“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意思是:心里说“这哪里能说是仁义”这样的话?
“若云”该括之辞。《汉书.王莽传》:“课功绛霍,造之与因也;比于青戎,地之与天也。而公又有宰治之效,乃当上与伯禹周公等盛齐隆,兼其褒赏,岂特与若云者同日而论哉!”引颜注:“若云,谓若向者所云绛霍青戎也。”刘淇说:“若云”者该括之辞。按,颜注是正确的。例句是说:岂能与前面说的绛霍青戎相同。而把“概括”的解释换在原文中,“岂特与概括者同日而论哉!”,就不知所云了。“若云”也与“该括”的用字没有丝毫关系。
3.8通“员”。《郑风.出其东门》:“缟衣綦巾,聊乐我员(云)。”按,但避言所通的“员”究竟是什么意思。参见前文此条。
又,卷一“乎”字条下对“云乎”说:语已辞,咏叹之辞也。《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然则曷用枣栗云乎?椴脩云乎?”按,避言“云”本身的意思。“曷用”与“云乎”明显是前后双重疑问词呼应,“咏叹之辞”的解释大误。
又卷三“已”字条下对“云已”解释说:犹如“而已”。“云”,已也。皆语助辞。
刘淇首次对一批有疑难的“云”字和凝固结构集中性试探解释,难能可贵。但他仅从语感为据,而开拓了错误的望文生义的道路,对后来的影响是很大的。他所解释的“有”、“所”、“如”、“语已辞”、“语助辞”都被后来的专著所吸收。
4.《经传释词》对望文生义的强化
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三“云”字共10个义项,9个就是子虚乌有的。下文一一辨析义项及全部例句。有的例句苟简,笔者补足,一般不作说明。例句后面是王引之的认定说法。对所引《诗经》例句,用本文前文的编号代替篇名,非《诗经》的例句,接续本文前文的编号。例句仅引包含例词的部分。“按”是笔者的解释或评论。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不死武帝 发展成本与区域经济金融研究 国际视野中的资优教育 和天使一起成长 中医学 神秘帝少:追爱赌神邪妻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瀑布 丑丫头变身校花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湖泊 不是公主的公主 风水密码 经济法 妖妃,逮住 世博让企业更辉煌——上海世博赞助企业10大经典案例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实例 我和苏联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 豪门换换爱:傲娇男攻略 孩子的未来,最有价值的投资:淘气鬼也能上清华 名门贵妻:误惹亿万继承人 倾世神女之狂逆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