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言也,曰也。常语也。按,这是唯一正确的词义。
4.2犹“是”也。(2)“伊谁云憎”言伊谁是憎也。(5)(6)“伊谁云从,维暴之云。”言伊谁是从也。毛传“云,言也”是解释下云字,不是解释上云字。笺曰“是言从谁生乎?”则误训上云字为言也。
按,“是”是个多义词,王引之没有说具体义项。但从对例句的解释来看,是把“云”看成前置宾语的助词。“伊谁云从”(是谁说的才听从)确是宾语前置,但这是由于疑问句的疑问代词宾语的前置的通例,如果没有“云”字,“谁”仍然前置。“维暴之云”的宾语前置则是一般性的强调。
毛传实际是把两个云字统一释成“言”即“说”的。王引之基于自己的错误,而把毛传、郑笺的正确说成错误。
4.3家大人曰:犹“有”也。或通作“员”。(诗《玄鸟》笺曰员,古文云。)《广雅》曰:“员、云,有也。”按,从“说”绝对不可能引申出“有”的意思。
《文选.陆机〈答贾长渊>诗》:“公之云感,贻此音翰。”李善注引应劭《汉书注》曰:“云,有也。”按,“云感”就是:说感想。
《书.秦誓》:“惟古之谋人,则曰未就予忌;惟今之谋人姑将以为亲。虽则员然,尚猷询兹黄发。”言虽则有然也。
按,其实是“说”的意思:虽然说得这样。而“虽然有这样”却意思不全。王世舜《尚书译注》就译述为:虽然这样说。
《公羊传.文公二年》:“曷为以异书?大旱之日短而云灾,故以灾书;此不雨之日长而无灾,故以异书也。”“云灾”与“无灾”对文,是“云”为“有”也。何注:“云,言也,言有灾。”亦不知“云”即“有”也。
按,应该是“运”的通假。运灾:命运是灾。
《荀子.非十二子》杨注引《慎子》:“云能而害无能,则乱也。”言有能而害无能之人。按,其实也是“运”的通假:运用能力来害。
《荀子.儒效》:“故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云能则必为乱。人有师有法而知则速通;勇则速成,云能则速成。”言有能害无能。杨注“云能,自言其能也。”失之。
按,其实也是通假“运用能力”的意思。包含把才智错用了地方的意思。
《荀子.法行》:“事已败矣,乃重大息,其云益乎?”云益,有益也。
按,此例应是:说。指“重大息”:反复的大大叹息,这样说就有益了吗?不仅“唉,唉”的叹息,还有叨叨的叹息的话,意思更细致。
共6例,都不能成立。
其实《广雅》“云,有也”也是错误的。王念孙《广雅疏证》的例句有的与《经传释词》相同,所增加的新例也都是不能成立的。《晋语》:“其谁云弗从?”《书.秦誓》:“日月逾迈,若弗员来。”这两例却又另被解释成“或”,见下一义项。有《诗经》(12)“如云不克”例。又有(40)“昏姻孔云”例笺“犹友也相亲友”,从而说:云,又为相亲有之有。按,引据是“相亲友”,解释成“相亲有”是矛盾的。况且没有把“相亲友”说成“相亲有”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诗》曰:‘协比其邻,昏姻孔云。’晋不邻矣,其谁云之?”其实“其谁云之”按毛传“旋也”,就是谁与他周旋呢?文通字顺,无须僻解。
4.4家大人曰:犹“或”也。“或”与“有”古同声而通用,故“云”训为“有”,又训为“或按,“云”训为“有”的前提既不存在,训为“或”就没有根据。
《书.秦誓》:“日月逾迈,若弗员(云)来。”言若弗或来。
其实是说:时间过去了,就不能运转回来。也是“运”的通假。只能是全称判断的说:时间一去不回来;不能说:或不回来(即也有回转的而违背事理)。只能说:或不来;不能说:不或来。
(11)“无曰不显,莫予云觐。”应是全称判断:别说在自己家里的言行不会显扬出去,也没有人说会看见我在家的作为。而如果说“或者没人看见”,就成为有人看见,而与愿意相反。
(12)“为民不利,如云不克。”言如或不克。
按,只能说我绝对不干坏事。没有人说:我或者不干坏事,即或者也干坏事。
《国语.鲁语下》:“帅大雔以惮小国,其谁云待之?”言谁或御之也。
解释错误。例句前文说:“……其谁曰不如先君?……其谁曰不侮也?”可见前之“曰”即后之“云”。
《晋语》:“其谁云弗从?”韦昭注:“云,言也。”失之。
也只能是:说不从。而不是:说或不从。又:“内外无亲,其谁云救之?”韦昭注是正确的。王引之评为“失之”,其实是他自己“失之”。
《墨子.公孟》:“鸟兽可谓愚也,禹汤犹云因焉。”言禹汤犹或因之也。
按,例句前文:“鸟闻热旱之忧则高,鱼闻热旱之忧则下。当此虽禹汤为之谋,必不能易也。”可见没有“或”的一层折扣。以今语比方,都是说:向先进学习。没有说:或许向先进学习。
共6例,都不能成立。
4.5家大人曰:犹“如”也。“如”与“或”义相近。按,“如”与“或”义并不相近。
《列子.力命》:“管夷吾有病,小白问之曰:‘仲父之病疾矣,不可讳,云至于大病,则寡人恶乎属国而可?”
按,“病疾”就是大病。张湛注把“云”归上句:“不可讳云,至于大病……”不可讳云就是不可讳说。这是正确的。王引之评为“失之”而也是他自己“失之”。“至于说到……”的话,按王说就成为“说至于到……”。显然是病句。
仅1例,况且不能成立。
4.1.6家大人曰:犹“然”也。按,即:这样、如此。但动词的“说”不会成为近指代词:
《左传.僖公二十九年》:“介葛庐闻牛鸣,曰:是生三牺,皆用之矣;其音云。”言其音然也。
按,介葛庐闻牛鸣,说:它下了三个牛犊,都被作祭祀品杀了。是它的鸣声说的。即指能听懂牛鸣的意思。“其音这样”:它的鸣声这样。则意思不完全,还得补充出“说”字。
《史记.周本纪》:“既渡,有火自上复于下,至于王室,流为乌,其色赤,其声魄云。……诸侯皆曰:‘纣可伐矣’。武王曰:‘女未知天命,未可也。’乃还师归。”马融说:“魄然,安定意也。”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豪门换换爱:傲娇男攻略 倾世神女之狂逆九天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实例 妖妃,逮住 名门贵妻:误惹亿万继承人 和天使一起成长 神秘帝少:追爱赌神邪妻 孩子的未来,最有价值的投资:淘气鬼也能上清华 丑丫头变身校花 国际视野中的资优教育 世博让企业更辉煌——上海世博赞助企业10大经典案例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瀑布 发展成本与区域经济金融研究 风水密码 中医学 我和苏联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湖泊 不死武帝 经济法 不是公主的公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