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海外。
外部因素:对外贸易与帝国主义
几乎所有历史学者都认为,西方帝国主义对中国经济增长起了作用,但
是,他们对这种作用的份量和时限,以及它的影响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认
识并不一致。一类分析认为,外国人的活动在促进 19 世纪末和 20 世纪工业
持续发展上起了关键作用。外国工业在条约口岸提供了大型设备,起了刺激
中国企业的作用。贷款为交通、通讯、运输的现代化和建立重工业提供了资
本。外国人是新技术知识的来源。总之,中国需要外来的冲击以克服它的经
济的惰性,并集中必需的财力。①
反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者和另一些历史学者则争辩说,帝国主
义从鸦片战争时候起,就阻碍了有利于经济增长和资本主义的内部力量:进
口商品摧残了中国手工业,因而使农民陷于贫困,同时限制了国内市场。中
国商人被引入与洋行的外围的和依赖的关系;不平等的竞争阻碍了中国工业
发展。外国贷款和投资把赢利抽到国外,并导致对政府财政管理上的干涉。
①韦庆远和吴奇衍:《清代著名皇商范氏的兴衰》,《历史研究》1981 年第 3 期,第 127—144 页。
②陈锦江:《剑桥中国史》第 11 卷第 8 章;汪熙:《论晚清的官督商办》,《历史研究》1979 年第 1 期,
第 95—124 页。有学者对清政府所起的经济作用作出积极得多的评价,见马若孟:《中国经济:过去和现
在》。
①关于这类观点,见罗伯特?德恩伯格:《外国人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1840—1949 年》,载珀金斯
编:《从历史角度看中国近代经济》,第 19—48 页。
虽然中国除在条约口岸外,从未被西方外国人统治,但中国政府因畏惧外国
的武力侵占,不敢振兴现代工业。最明显的是,外国控制了中国关税,无法
用关税排除外国的竞争来保护本国工业。②这种观点的一个重要的变异看法,
认为扩张的资本主义国家为寻求市场与资源,迫使弱小的未工业化国家陷入
依附关系,以保证输出它们的资源供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使用。这种做法使
弱小国家的经济永远处于不发达状态,既加重了社会阶级之间的不平等,也
加重了世界区域之间的不平衡,并且在某种程度上使不发达国家的农民更加
贫困。③
所有这些理论,特别是后者,似乎低估了先前中国本国商业发展的水平。
这些理论并没有说明,当对外贸易和整个中国经济相比还很不重要时,外部
因素怎么能有这样大的决定性作用。而且,甚至在 20 世纪,国内市场仍然没
有完全成为一体,许多农村经济仍然主要为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消费进行生
产,虽然这个地域连接别处的市场。合乎常识的结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职场屠龙术·骊珠 轮转阴阳 斗罗:千仞雪是我侄女,而我卷王 斗罗:穿成魂兽后我内卷保命 论剑 强占,女人休想逃 (完结) 穿越吧,诸天 贴心妹妹 唯我青仙 吸血三姊妹 不是猛龙不过江 海贼,为解放世界逐步成长的剑士 水情绮迷 仙墓中走出的强者 多元时空旅者 现实副本攻略指南 灼灼如镜花 异能古董商2 命运天尊 我在深镇有一千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