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和社会结构被摧毁,新的阶级被引入政治,新政权在一个根本不同的观
念形态和社会基础上建立起来。①所有这些观点都提供了深入的见识。有政权
衰亡、政权空白期和重新统一。历届政府确曾试图扩大其权力,集中控制,
改组金融和行政。但是,总的说来,我们认为,这 150 年的历史可以更适当
地详细解释为:脱出从旧政权控制的社会革命运动、新社会阶级的出现、政
治关系的重新确定,以及新的国家结构与观念形态的创立。这是一个不平衡
的、阵发性的和常常流血的过程。
同更年轻、更小的国家相比,中国的现代变革过程是缓慢而曲折的。随
着政府开始在社会中显得更加重要,渗透和参与的相互关联的现象,以及国
家建设和动员民众的相互关联的现象,形成了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但两者
都发展缓慢。在中国,如同 19 世纪在别处一样,现代火器,蒸汽机车和轮船、
电报通信开始使用,但是清政府应用这些东西以渗透到社会,直至乡村和家
庭,却迟缓不前。推广识字、办报纸和邮政同样缓慢,抑制了民众对政治的
参与。关于无所作为和只能逐渐地、勉强地实现的潜在可能性的资料,无疑
反映了晚清政体所固有的力量。尽管在 1800 至 1949 年间出现了变化,杰出
人物统治论和权力主义的基本特点依然顽强地存在。
清代权力机构的失去平衡
满族统治的清政府和中国社会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在 17 世纪和 18 世纪
初叶规划的。一旦完成了征服,就为异族统治很好地树立了种种范例,以致
反满情绪主要表现在对明朝的儒家式的忠诚上,而不是表现在汉民族的民族
主义上。基本上沿袭明朝的科举考试制度,把上层阶级的利益与君主国家连
①19世纪王朝衰亡的循环理论,或以朝廷失控及由此而引起腐败和混乱立论,或以伴随地方军队兴起而
来的权力分散立论,见于梅谷:《19 世纪中国的地方主义》(斯坦利?斯佩克特,《李鸿章和淮军》一
书和序言),和萧公权:《农业中国:19 世纪的帝国控制》,第 501—518 页。以传统的分裂和近代的再
统一立论而对 20 世纪中国政治所作的解释,见于詹姆斯?谢里登:《分裂的中国:中国史的民国时代,
1912—1949 年》第 1 章。在易劳逸提出了从政治文化理论引出的类似的框架,见《夭折的革命:国民党
统治下的中国,1927— 1937 年》,第 vii—xiv、283—313 页(又见本书第 3 章)。19 世纪名流侵犯地方
政府权力和 20 世纪政府竭力把行政控制伸到村级的关系密切的理论,见孔斐力:《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
及其敌人:1796—1864 年的军事化与社会结构》和本书第 7 章。
结在一起,构成了地方和京城之间的桥梁,有助于维系正统的意识形态。①
其他几种基本安排进一步规定了国家和社会的种种关系。
第一,在征服之时,上层名流在很大程度上把接受满族的统治作为恢复
秩序和稳定的合理代价。?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强占,女人休想逃 (完结) 不是猛龙不过江 命运天尊 多元时空旅者 水情绮迷 职场屠龙术·骊珠 现实副本攻略指南 轮转阴阳 我在深镇有一千套房 论剑 海贼,为解放世界逐步成长的剑士 贴心妹妹 仙墓中走出的强者 斗罗:穿成魂兽后我内卷保命 吸血三姊妹 斗罗:千仞雪是我侄女,而我卷王 唯我青仙 穿越吧,诸天 灼灼如镜花 异能古董商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