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恢复生机。
①杨格:《中国的建国成就》,第 425 页。
①刘大中和叶孔嘉:《中国大陆的经济:国民所得与经济发展,1933—1959 年》,第 66、69 页;卜凯:
《中国土地的利用》,第 387 页。
②国际联盟,国际联盟与中国技术合作委员会理事会:《理事会技术人员关于从任命日直到 1934 年 4 月 1
日为止在中国使命的报告》,第 18 页。
①杨格:《中国的建国成就》,第 389 页。
②易劳逸:《夭折的革命》,第 217 页。
这些改革计划对农业地区影响轻微。例如,1934—1936 年政府开支总额
不到 4%用于经济发展。③而且,连这笔微薄的款项也大多乱花在官僚政治的
无价值的项目中,积极成就微不足道。正如一个国民党支持者在 1937 年所
写:“前年,工作是调查某某地区;去年,工作也是调查某某地区;今年,
工作依然只是调查、收集统计数字,画地图和召开会议。然而,由于拨款已
用完,实际工程却无法进行。”④
有迹象表明,南京的农业专家在研究领域确实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
那些研究成果没有有效地交给农民。何廉写道,“从 1927 到 1937 年这一时
期,在农业发展上,就全国而言没有超出过计划阶段。”①灌溉工程项目与中
国的需要相比也完全微不足道,灌溉面积总共只有大约 6000 平方英里。1937
年,一位政府的辩护士承认,“[政府建设措施]给民众的直接利益很小”,
因为“政府并不谋求通过彻底的变革给民众以即刻的和直接的帮助,而是宁
愿遵循缓慢的、渐进的政策,以避免国家动乱太大”。②他的话概述了国民党
农村建设政策的不成功和南京政权害怕引起社会革命。
可见国民党人在南京的 10 年为改善农村的贫穷状况做得很少。然而,农
村问题那么严重,而给南京政权的时间又那么短,以致期望在 1937 年以前农
村经济能得到改造是荒谬的。而且,经济因素和气候因素结合起来,使中国
农民在 1932—1935 年甚至陷入更加贫困的境地。造成这个危机的一个主要原
因,是随着世界经济萧条而来的给中国以打击的通货紧缩趋势。农产品价格
因而猛跌,在 1934 年下跌到低于 1931 年水平 58%的最低点。通货紧缩使得
农民特别艰难,他们必须以现金还债、纳税或付租。在这同一时期,全国大
部分地区又遇到记忆所及的最坏天气。特别是在 1934—1935 年,金融萧条处
于低谷,旱灾、水灾、风灾和雹灾造成大范围的破坏。据中央研究院一位非
常受人尊敬的农业专家测算,1934 年稻米收获量低于 1931 年收获量的 34%;
大豆几乎下降 36%,小麦下降 7%。棉花是当年唯一超过 1931 年水平的主要农
作物。①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产值从 1931 年的 244.3 亿元下降至 1934 年的
130.7 亿元(时价)。②这些数据在细节上不完全可靠,但是,当时目击者的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吸血三姊妹 穿越吧,诸天 轮转阴阳 灼灼如镜花 论剑 命运天尊 不是猛龙不过江 唯我青仙 斗罗:千仞雪是我侄女,而我卷王 多元时空旅者 水情绮迷 斗罗:穿成魂兽后我内卷保命 强占,女人休想逃 (完结) 现实副本攻略指南 职场屠龙术·骊珠 异能古董商2 贴心妹妹 我在深镇有一千套房 海贼,为解放世界逐步成长的剑士 仙墓中走出的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