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关于在战后菲律宾进行类似的城镇人口构成模式观察,见艾伦?C。凯利: 《需求模式、人口变化和经济
增长》,《经济学季刊》第 83 卷第 1 期(1969 年 2 月),第 110—126 页。
城市。这种经济很像铁路革命之前的中国。再设想运输改进了,外贸发展了。
这些新的市场需求使某些农作物价格上涨。但是由于所有的好地都已耕种,
而开垦贫瘠的土地费用又过高,农村已不能增加它们的耕种面积。因此,农
民开始专门生产某种能带来较高收入的农作物,而运输和销售的改进,又使
他们能以买得起的价格得到某些他们需要的货物。有些地区专门生产粮食,
另一些地方专门生产经济作物。在这种专业化增强的情况下,农民劳动获得
的产品数量增加了。这种经济出口初级的或经过加工的经济作物。因为新的
就业机会吸引了农民到城市来,城市人口开始比农村人口增加得快了。城镇
对食品的需求上升了,但是当乡村不能供应足够的粮食时,可以从国外进口
少量的粮食。在这种情况下,农户增加了他们农田的总产量,同时也增加了
上市的余粮的比例。甚至在生产粮食的劳力得到恒定报酬的假定下,这样的
发展依然是可能的。①
在 19 世纪 70 年代至 20 世纪第二个 10 年的末期之间,中国的状况就是
这样。但是在 1920 年以后,这个过程不断地受到破坏。19 世纪 70 年代后,
作物专业化的证据是什么?大豆的种植很快越过满洲中部;胶济铁路沿线农
民种植了更多的烟草;在山东西北部、河北南部、河南北部、江苏和安徽,
农民们种植花生。②在 1900 年至 1937 年间,油菜的种植面积大约扩大了五倍,
特别是在四川、安徽和河南。中部和南部的省份生产了更多的桐油,河南、
安徽、江苏、湖北、河北、山东和江西生产了更多的芝麻。③棉花的种植也遍
及华北,特别是在山东、河北和山西。
新的市场需求,使许多地区的农民转种新的作物有利可图。弗里德里
希?奥特观察到本世纪第二个 10 年里农村的这些发展:
中国农民如果不受干扰,并且确信自己劳动的果实将属于他自己,就能相当快地注意到他
们自己的利益。即使华北农民消极,也决非由于感觉迟钝。要了解这一点,人们只需提出下列事
实:在胶济铁路线附近大量增加了花生的种植,或者沿满洲铁路全线大量增加了大豆和小麦的种
植;还可以提出上海周围农业种植的变化:他们种植小麦和棉花替代水稻。①
然而有些地区农民似乎对新的市场信息没有反映,在土地利用方面也没有什
么变化。一个日本人调查了沈阳郊外的三个村庄,虽是在 1939 年进行的,但
涉及的时间超过 25 年。他发现甚至在已大规模发展的城市附近,也有一些村
子忽视了新的商业影响。
我们考查了土地占有关系,以及伴随的非农业劳动和农田作业的状况,把民国初期与 1939
年——这时农村处于城镇迅速扩大的冲击之下——之间农村的变化作了比较。与民国初期相比,
近年(在沈阳周围)运输、商业和工业已有相当大的发展。
但在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说农业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没有受过教育的农民所运用的同样
①R。T。香德:《在原始经济中的买卖和专门化的发展》,《经济纪录》,第 41 期 (1965 年 6 月),第 193
页至第 206 页;见第 200 页。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强占,女人休想逃 (完结) 穿越吧,诸天 吸血三姊妹 现实副本攻略指南 职场屠龙术·骊珠 唯我青仙 海贼,为解放世界逐步成长的剑士 仙墓中走出的强者 异能古董商2 灼灼如镜花 命运天尊 斗罗:千仞雪是我侄女,而我卷王 论剑 不是猛龙不过江 轮转阴阳 水情绮迷 我在深镇有一千套房 多元时空旅者 斗罗:穿成魂兽后我内卷保命 贴心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