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孙子兵法?虚实篇》,第 13 段。今译为“示形于敌,使敌人暴露而我军不露痕迹,这样我军的兵力
就可以集中而敌人兵力就不得不分散。我军兵力集中在一处,敌人兵力分散在十处,这就能用十倍于敌的
兵力去攻击敌人,这样就造成了我众敌寡的有利态势。能做到以众击寡,那么同我军当面作战的敌人就
有限了。”(吴九龙主编:《孙子校释》'军事科学出版社,1990 年',第 106页)——译者。
②1968 年 7 月 28 日与红卫兵的谈话,《毛泽东思想万岁》(1969 年),第 694 页。
①《毛泽东集》第 2 卷,第 36—37 页。
②《毛泽东集》第 2 卷,第 130 页。
年和 1938 年他多次重复这段话,用的几乎是同样的词汇。
自觉的能动性是人类的特点,更是人类在战争中的特点。人类在任何的行动中表现的能动
性,没有比在战争中更加强烈的。战争的胜负,一方面决定于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
争性质、国际援助诸条件,然而不仅如此,仅有这些,还只是包含着胜负的可能性,它本身没有
分胜负。要分胜负,还须加上主观的努力,这就是指导战争与实行战争,这就是战争的自觉的能
动性。
指导战争的人们不能超越客观条件许可的限度企图战争的胜利,然而可以而且必须,在客观
条件的限度之内,能动地争取战争的胜利。战争指挥员活动的舞台,必须建筑在客观条件的许可
之上,然而他们凭借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很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来。①
这段话雄辩地表达了我称之为毛泽东的“军事浪漫精神”的东西,它是为了
生存,进行多年艰苦战斗的经验的产物。可是,仅仅用毛泽东的浪漫气质或
他的战斗生活来解释他相信人类,特别是中国人民的无限能量,那就过于简
单化了。他强调主观因素,正如我已提出过,也符合在一个由许多不同的要
素构成的过渡社会中进行革命的需要。
正是中国现实的这一方面,提供了毛泽东的思想和经验的军事性和政治
性之间的连结点。正因一场战斗的结局常常不能确切地预言,而部分地有赖
于主观因素——像毛泽东在上述引文中所强调的——如士兵的勇气和指挥员
的战术技巧,因而政治斗争的条件在中国也不如在西欧,乃至在以前的俄罗
斯帝国,显得那么界限明确。虽然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可以被大致看成是分
别代表工人和资本家,可是农民在前者中的社会经济重要性,以及地主在后
者中的社会经济重要性,事实上都要大一些。此外,这个局面也因外国人出
现的冲击而大为改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波兰问题,列宁关于 20 世纪的殖
民地,已经建立了这样的原理:在一定的社会中,各个阶级的行动,可由对
外国压迫者的团结一致反应所改变。至于毛泽东,他不只是把它作为理论上
的可能性加以接受;从 30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强占,女人休想逃 (完结) 我在深镇有一千套房 现实副本攻略指南 职场屠龙术·骊珠 异能古董商2 灼灼如镜花 论剑 吸血三姊妹 穿越吧,诸天 仙墓中走出的强者 多元时空旅者 海贼,为解放世界逐步成长的剑士 斗罗:千仞雪是我侄女,而我卷王 斗罗:穿成魂兽后我内卷保命 轮转阴阳 唯我青仙 不是猛龙不过江 水情绮迷 命运天尊 贴心妹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