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蒂安?维尔著《18 世纪的中国官吏与饥荒》;《亚洲研究杂志》第 41 卷
第 4 期(1982 年 8 月)所载《粮食、饥荒与中国国家——专题论丛》中的全
部论文;以及詹姆斯?李、皮埃尔-艾蒂安?维尔和王国斌编《清代的国家仓
廪与粮食供应,1650—1850 年》,在粮食供应、政府政策及人口的研究上开
拓出新领域。
在美国,上等阶级研究大多集中在名流而不在中国传统的商绅划分或民
国时期更不完全的上层阶级划分上。代表作有:肖邦齐著《四川地方名流的
构成和作用》和玛丽?巴克斯?兰金著《城乡连续性:浙江两个集镇的望族》。
肖邦齐著《中国名流与政治变革》分析核心和周边地带内浙江省名流的组织
发展。名流制度的研究除亲属方面外尚落后,但是,理查德?J.史密斯著《中
国文化遗产》分析了礼的普遍效用和秩序感。研究行会的基本著作仍然是何
炳棣著《中国会馆史论》和根岸佶著《上海之行会》。加里?G.汉密尔顿著
《区域性的行会与中国城市:比较观点》把中国这类行会同亚洲、非洲及拉
丁美洲发展中社会的行会比较。汪士信著《我国手工业行会的产生、性质及
其作用》是一篇研究清代行会的增长知识的论文。
更为人熟悉的中国阶级划分也已得到了学者的注意。关于资产阶级,见
本书上卷 12 章白吉尔的书目注释。特别是,日本的历史学者继续研究以等级
地位和土地所有来界定的士绅社会。载在《史学杂志》每年五月号上的书目
提要《日本的明清研究》和《日本的鸦片战争以后的中国研究》是这方面研
究及日本在社会史其他方面研究的良好指南。正如上面提到的,《史学杂志》
1978—1982 年书目提要已由乔舒亚?福格尔翻译成英文,刊载在《清史问题》
第 4 卷第 3 期、第 4 卷第 6—10 期和第 5 卷第 1 期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史学者所进行的社会阶级之历史研究,按照密切结合
历史发展诸阶段社会经济史的马克思主义模式进行。清代社会史大多联系到
上面提到的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经君健著《论清代社会的等级结构》是一篇
极好的理论综述。在美国史学者所作对上等阶级的详细研究中,弗兰克?洛
耶夫斯基著《苏州租栈:晚清的佃租管理》对村松祐次的仍然具有权威的地
主租栈研究专著提出一些新观点,村松祐次的专著已以英文摘要为《晚清民
初江南地主所有制引证研究》。詹姆斯?波拉切克著《士绅霸权:同治中兴
时期的苏州》考察江南上层士绅社会。张仲礼的著名著作《中国绅士》和《中
国绅士的收入》与何炳棣著《中华帝国晋升的阶梯》,仍然是研究士绅的主
要起点。一篇令人发生兴趣的更近发表的论文是王思治著《宗族制度浅论》。
为深入了解学者阶级中个人关系的错综复杂,见詹姆斯?波拉切克著的等待
出版的书稿《内部的鸦片战争》和邝兆江著《百日维新的拼花图案:人物、
政治及思想》。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不是猛龙不过江 贴心妹妹 唯我青仙 仙墓中走出的强者 职场屠龙术·骊珠 水情绮迷 论剑 异能古董商2 多元时空旅者 穿越吧,诸天 灼灼如镜花 强占,女人休想逃 (完结) 吸血三姊妹 斗罗:穿成魂兽后我内卷保命 现实副本攻略指南 斗罗:千仞雪是我侄女,而我卷王 轮转阴阳 海贼,为解放世界逐步成长的剑士 命运天尊 我在深镇有一千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