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龙腾小说网>九转金丹炉第2部 > 第559章 2(第3页)

第559章 2(第3页)

“仙草再好,不用在人身上,也只是草。”林恩灿望着手里还温热的鱼汤罐,“你看,这陶罐粗陋,却盛着最鲜的汤;那汉子医术不精,却有颗想救人的心。修行啊,从来不在法器多厉害,灵根多纯净,而在这一点点实在的暖意里。”

灵狐舔了舔他沾着鱼汤的指尖,灵雀则衔来片槐树叶,放在他掌心。林恩灿捏着那片叶子,忽然觉得,这趟从昆仑回来的路,比去时更有意义。那些在仙山习得的草木特性,只有落到人间的药炉里,救了实实在在的人,才算真正活了过来。

云舟载着满舱的鱼香、药香,还有村民们的道谢声,继续往南行。前路或许还有水怪,还有疾苦,但只要药箱里的药还在,心里的暖意还在,这路,就值得一直走下去。

云舟行至长江上空,江风带着水汽扑面而来,灵雀站在船头梳理羽毛,不时低头啄食林恩灿手中的谷粒。林恩烨凭栏远眺,见下方江面上商船往来,渔歌互答,忽然开口:“你觉不觉得,这人间烟火,比昆仑墟的仙气更让人踏实?”

林恩灿正用竹片将新采的过江藤编成药篓,闻言抬头笑了:“各有各的好。昆仑的灵植藏着天地造化,人间的草木却牵着万家灯火。就像这过江藤,在仙山或许只是普通藤蔓,在人间却能编篓载货,帮渔民讨生活——用处不同,价值却一样金贵。”

“你倒是总能在寻常物里找出道理。”林恩烨接过他编了一半的药篓,指尖划过细密的藤条,“当年在宫里,你给禁军将士炼护心丹,非要加入江边的芦苇根,说‘芦苇能在水里扎根,性子韧,将士们带着它,也能多几分韧劲’,陛下说你是‘把沙场当药圃’。”

“沙场本就该有药圃的暖意。”林恩灿低头续上一根藤条,“刀剑能护疆土,丹药能护性命,缺一不可。你看这藤条,单独一根易折,编在一起却能承千斤——就像百姓和将士,心齐了,才是最结实的屏障。”

灵狐忽然从舱内窜出,对着江面叫了两声。两人低头,见一艘客船正被湍急的漩涡卷住,船身倾斜,乘客惊呼连连。林恩烨正要祭出法宝,林恩灿却按住他:“等等,你看那船家。”

只见船家镇定地指挥乘客往船尾挪,自己则抡起木桨,奋力往漩涡外侧划,虽险象环生,却没乱了阵脚。“他在借水流的力。”林恩灿道,“漩涡外侧水流缓,只要撑住这口气,就能顺流脱困。”

果然,片刻后,客船借着一股水流的推力,缓缓驶出漩涡。船家对着云舟的方向拱手作揖,虽看不清船上的人,却透着股劫后余生的感激。

“你看,”林恩灿收回目光,继续编篓,“人自身的韧劲,有时比法宝更管用。就像炼药,再好的药材,若医者慌了神,也熬不出对症的方子。”

林恩烨望着他指尖灵活穿梭的藤条,忽然道:“昆仑的长老说,你这性子不适合修仙,太牵挂凡尘。可我倒觉得,你这牵挂,才是最好的修行。”

林恩灿编完最后一个绳结,将药篓举起来看了看,藤条间的缝隙匀称,透着股朴实的结实。“我修的本就不是‘忘尘道’,是‘入世道’。”他将药篓递给灵狐当窝,“若修仙修到眼里没了百姓疾苦,那与顽石何异?你说是不是,小家伙?”

灵狐舒服地蜷进藤篓,喉咙里发出呼噜声,像是在应和。江风穿过云舟,带着远处城镇的酒旗香、药铺味,还有孩童的嬉笑声。林恩灿望着天边渐沉的夕阳,忽然觉得,这过江藤编的不仅是药篓,更是他与这人间的牵绊——一根根,一缕缕,缠得结实,暖得真切。

“前面该到扬州了。”林恩烨道,“听说那里的‘回春堂’新来了位坐堂医,专治疑难杂症,咱们去会会?”

林恩灿眼睛一亮,收起藤条:“好啊。说不定能讨教几个新方子,正好添进《百姓方》里。”

灵雀似乎听懂了,振翅飞向扬州城的方向,尾羽在晚霞里划出一道浅淡的金光。云舟紧随其后,载着一船的烟火气,朝着下一处人间烟火,缓缓行去。

扬州城的石板路被雨水洗得发亮,回春堂的幌子在风中轻轻摇晃,“悬壶济世”四个金字透着温润的光。林恩灿刚走到门口,就听见堂内传来争执声。

“我说这方子不对就是不对!”一个穿青衫的年轻医者拍着桌子,“这病人肝火旺,你偏用温补的药材,不是火上浇油吗?”

坐堂的老医官胡子都翘起来了:“黄毛小子懂什么!他脉相虚浮,是外火内寒,不用温补压不住!”

林恩灿推门进去时,两人正争得面红耳赤,药童们缩在一旁不敢作声。灵狐从他袖中窜出,跳到药柜上,对着两人“嗷呜”叫了一声,倒把争执声打断了。

“这位是?”老医官打量着林恩灿,见他气质温润,袖口沾着药粉,倒像是同行。

“在下林恩灿,路过贵地,听闻回春堂医术高明,特来拜访。”林恩灿拱手一笑,目光落在桌边的药方上,“方才听二位争执,不知可否让在下看看方子?”

年轻医者抢先递过药方:“先生请看!这老顽固非要用附子、干姜,病人明明口舌生疮,明显是热症!”

林恩灿看了药方,又走到病者榻前,指尖搭上脉腕,片刻后道:“脉相确实虚浮,但舌尖红而根苔白,是寒热错杂之症。单用苦寒药会伤脾胃,单用温补药又助虚火——不如各退一步?”

他取过纸笔,在原方上添了两味药:“加黄连清上焦火,配生姜温下焦寒,再用粳米护脾胃,如何?”

老医官凑近一看,眉头渐渐舒展:“这‘寒热并治’的法子……倒是巧妙。”年轻医者也点头:“用粳米缓冲药性,确实稳妥。是我太执着于‘热则寒之’了。”

病者服了药,半个时辰后便说胸口不闷了,口舌的灼痛感也轻了许多。老医官抚着胡须叹道:“林先生这手,真是绝了!老夫行医三十年,竟没想起这配伍之法。”

年轻医者更是红了脸,对着林恩灿深深一揖:“晚辈孟明远,刚才多有冒犯,还请先生赐教。”

“赐教谈不上。”林恩灿笑着摆手,“我也是从《百姓方》里看来的法子——北疆有个牧民,夏天喝冰水解暑,冬天又贪喝烈酒,得了和这位病人相似的症候,当地老医用的就是这方子,只是把粳米换成了青稞。”

他从行囊里掏出《百姓方》,翻开给两人看:“你看,这是他们画的青稞图,说性温而不燥,和粳米异曲同工。”

孟明远看着册子上歪歪扭扭的字迹和草图,忽然道:“原来民间藏着这么多智慧!我总觉得医书才是正统,倒忽略了这些实实在在的经验。”

“医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林恩灿合上册子,“就像这扬州的雨,落在药圃里能浇活草药,落在江里能行船,用法不同,各有其用。行医也是如此,不必执着于‘正统’二字,能治好病的,就是好法子。”

老医官闻言,让人沏了上好的雨前龙井,拉着林恩灿坐下细谈。从风寒杂症聊到疑难绝症,从草药配伍说到炼丹火候,越聊越投机。孟明远则在一旁认真记录,时不时插问几句,眼里的敬佩越来越深。

傍晚时,雨停了,天边架起一道彩虹。老医官非要留林恩灿吃饭,厨房端来刚出锅的扬州炒饭,颗颗米粒裹着蛋液,混着虾仁的鲜、火腿的香,吃得灵狐都直蹭他的腿。

“林先生若不嫌弃,就在回春堂多住几日?”老医官恳切道,“让明远跟你多学学,这孩子资质好,就是太傲气。”

孟明远连忙点头:“是啊先生!我想跟您去看看您说的北疆药圃,看看那些能想出奇方的牧民们!”

林恩灿望着窗外的彩虹,又看了看眼前热切的师徒俩,忽然觉得,这《百姓方》不仅要记方子,更要传法子。他笑着点头:“好啊。明日我们去城郊的药田看看,那里种着不少扬州本地的草药,正好给你们讲讲‘因地采药’的道理。”

灵雀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地叫着,像是在为这新的约定欢喜。林恩灿端起茶杯,看着杯中的龙井在水中舒展,忽然明白,所谓传承,从来不是一个人的独行,而是一群人捧着一颗诚心,把日子里的智慧,一点点传下去,就像这茶香,慢慢浸润,余味悠长。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穿越大秦,始皇求我做女帝  冲寒而至  万龙灭世体  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维零  机动苍穹  浩天丹帝  离谱!谁家召唤师开局召唤龙王  人在末世,我能联通现实  桃枝甜渍  狐妻  滨湖之家  逍遥炼器师  我在无限流温馨日常  分裂大世界  万倍双修,仙子别过来  汉武英雄传  一念渡心劫  仙界诛魔神将  高门小丫鬟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