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天刚亮,孟明远就背着药篓在回春堂门口候着了,里面装着新磨的药碾、裁好的药纸,连给灵狐垫窝的棉絮都备了两团。老医官站在门内笑:“这孩子,昨晚翻了半宿医书,说要跟林先生请教‘草木性情’。”
林恩灿笑着接过他递来的油纸包,里面是刚出炉的翡翠烧卖,翠绿的皮里裹着笋丁与虾仁,冒着热气:“有心了。咱们边走边吃,城郊的露水药最好,去晚了就蔫了。”
城郊的药田顺着坡地铺开,晨露挂在紫苏叶上,沾在薄荷的绒毛里,空气里飘着清苦的药香。孟明远蹲下身就要拔一株苍术,却被林恩灿按住手:“别急,你看这根须上还缠着蚯蚓,硬拔会伤了根,也惊了这土里的生灵。”
他用小铲子贴着根部轻轻刨土,动作轻柔得像在捧易碎的瓷器:“草木有灵,你待它好,它入药时药效也更足。就像这苍术,长在向阳坡的比背阴处的性子烈,治风寒更管用——这就是‘因地采药’的道理。”
孟明远学着他的样子刨土,果然见苍术的根须完整舒展,比药铺里买的鲜活许多:“先生,您是怎么知道这些的?医书上只说‘苍术性温,燥湿健脾’,没说向阳背阴的区别啊。”
“是北疆的药农告诉我的。”林恩灿摘下片紫苏叶,揉碎了递给他,“你闻,这味是不是比药铺里的浓?他们说,紫苏要在霜前采,带点晨露晒,能留住最足的辛气,治风寒感冒比陈货见效快。”
两人在药田走了大半日,孟明远的药篓渐渐装满,本子上也记满了密密麻麻的批注:“薄荷尖比薄荷梗凉性足”“蒲公英带根入药更能清热”……连灵狐都叼来几株叶片肥厚的马齿苋,像是在帮着挑选。
正午歇脚时,药田旁的茅屋走出个老农,提着陶罐给他们倒凉茶:“听说是回春堂的先生?尝尝我这金银花茶,去年霜降前采的,败火。”
林恩灿接过茶碗,见碗沿有些缺口,却洗得干干净净:“大爷这茶采得好,火候也足。”
老农乐了:“我这老骨头也就这点本事了。前阵子我家老婆子咳嗽,吃了多少药都不管用,后来按你那《百姓方》上说的,用枇杷叶煮冰糖水,喝了三天就好了!”他指着远处的枇杷树,“那树还是我年轻时栽的,没想到老了还能派上用场。”
孟明远闻言,赶紧在本子上添了句:“枇杷叶需刷去背面绒毛,否则刺激喉咙。”写完忽然抬头:“先生,这些法子看似简单,却比医书上的方子更贴心——就像这茶碗,虽有缺口,却暖手。”
林恩灿望着老农佝偻着背去给药田浇水的背影,忽然道:“医书是骨架,这些民间的经验是血肉,合在一起才是活生生的医术。你看这老农,他不懂什么阴阳五行,却知道枇杷叶能止咳,这就是日子熬出来的学问。”
夕阳西下时,他们背着满篓草药往回走。孟明远忽然停下脚步,望着药田深处:“先生,我以前总觉得,当医生就得读遍天下医书,炼出起死回生的丹药,才算厉害。现在才明白,能记住老农说的‘霜降采金银花’,能知道病人喝药怕苦就加颗蜜枣,才是更实在的本事。”
林恩灿拍了拍他的肩,没说话。灵雀落在他肩头,嘴里叼着颗熟透的野山楂,酸甜的气息在晚风里散开。他知道,这颗山楂,这片药田,这位低头记录的年轻医者,还有那本越来越厚的《百姓方》,都是这人间最珍贵的传承——像蒲公英的种子,风一吹,就落进土里,悄悄发了芽。
回到回春堂时,老医官正对着孟明远的记录本点头,见他们回来,笑着递过刚炼好的丹药:“用你们采的新鲜苍术炼的,试试?”
林恩灿接过丹药,指尖传来温润的触感,药香里混着晨露的清、泥土的腥,还有那份沉甸甸的、来自人间的暖意。他忽然觉得,这趟扬州之行,比昆仑墟的仙山更让人心安——因为这里的药香里,藏着最实在的日子,最鲜活的人。
在扬州盘桓半月,孟明远的药篓换了三个,《百姓方》又添了厚厚一叠。这日清晨,回春堂的门刚开,就见一辆马车停在门口,车帘掀开,走下来个穿锦缎的中年男子,对着林恩灿拱手:“林先生,家母重病,太医院的方子都试遍了,听闻您医术通神,恳请移步寒舍一看。”
林恩灿见他眉宇间满是焦灼,点头道:“请带路。”
马车行至城中豪宅,朱门铜环,石狮镇宅,却透着股沉郁的气息。进了内院,就闻见浓重的药味,病榻上的老夫人面色蜡黄,气息微弱。林恩灿搭脉片刻,又翻看了之前的药方,眉头微蹙。
“太医院用的都是名贵药材,人参、燕窝没断过,可母亲的身子反倒一日比一日虚。”中年男子红着眼眶,“先生,您一定要救救她!”
林恩灿放下药碗,走到窗边,见院角的梅树落了满阶枯叶:“老夫人这病,不是缺补,是缺‘动’。”他指着药方,“这些药材性温滋补,可老夫人常年卧床,气血瘀滞,补得越狠,瘀得越重,就像这梅树,冬天不给点风寒冻一冻,开春反倒难开花。”
他取过纸笔,写下方子:“把滋补药都停了,用山楂、陈皮煮水喝,每日三次。再让下人扶着老夫人在院里走走,哪怕只挪三步,也要见见风。”
中年男子愣住了:“就……就这么简单?不用开贵重药?”
“药不在贵,对症就好。”林恩灿指着院外的菜畦,“你看那些青菜,浇清水就长得旺,若天天灌参汤,反倒要烂根。老夫人这是瘀住了,得先通后补。”
孟明远在一旁补充:“先生说的是‘通经活络’,就像水渠堵了,先清淤再灌水才管用。”
三日后,中年男子又来回春堂,脸上带着喜色:“先生神了!家母喝了山楂水,能吃下小半碗粥了,今早还在院里晒了会儿太阳!”他递过一张银票,“这点心意,还请先生收下。”
林恩灿却摇头,指着《百姓方》:“若不嫌弃,把老夫人好转的过程说说,我记下来,也算为这本册子添个案例。”
中年男子连忙应下,说起老夫人如何从挪三步到能走半圈,如何从厌药到主动要山楂水,说得眉飞色舞。孟明远在一旁记录,忽然笑道:“您看,这贵人家的病,用的竟是最普通的山楂,可见治病真的不看药材金贵。”
老医官抚须而笑:“这就是‘大道至简’。林先生把医理讲得像说家常,这才是真本事。”
傍晚收诊时,林恩灿站在回春堂门口,看着街上往来的行人,有挑着菜担的农夫,有摇着折扇的书生,有牵着孩子的妇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烟火气。孟明远递过来一块刚买的桂花糕:“先生,您接下来要去哪?”
林恩灿咬了口桂花糕,甜香混着药香漫开:“听说岭南一带多瘴气,不少百姓染了疟疾,想去看看。”
孟明远眼睛一亮:“我跟您去!老夫人的病让我明白,行医不能总守着药铺,得去病人最需要的地方。”
灵狐蹭了蹭他的裤腿,像是在赞同。林恩烨从云舟上下来,手里提着打包的药箱:“都准备好了,明日一早就出发。”
夜色渐浓,回春堂的灯却亮得格外暖。林恩灿翻开《百姓方》,看着新添的“山楂陈皮治瘀症”,忽然觉得,这本册子就像一条路,从北疆的雪到江南的雨,从昆仑的仙草到扬州的山楂,串起了无数人的故事,也串起了他修行的道。
窗外的月光落在纸页上,温柔得像一层薄霜。他知道,前路还有很长,要走的地方还有很多,但只要药箱里的药还在,身边的人还在,这路就永远有方向,有温度。
孟明远还在灯下整理药材,老医官在一旁指点,灵雀落在药柜上,看着他们忙碌,偶尔叫一声,像在催着快点,再快点——好去更多地方,救更多人。
岭南的湿热像一张密不透风的网,刚下云舟,林恩灿就觉得衣衫黏在了背上。路边的榕树枝繁叶茂,气根垂落如帘,树下却围坐着几个面色蜡黄的村民,有气无力地扇着蒲扇。
“先生可是来治疟疾的?”一个老汉见他们背着药箱,挣扎着起身,“村里已经倒下十几个了,草药郎中开的方子都不管用。”
林恩灿蹲下身,见老汉眼窝深陷,指甲泛着青黑,伸手搭上他的脉:“多久了?是不是先发冷发抖,再高热不退?”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汉武英雄传 万龙灭世体 维零 逍遥炼器师 桃枝甜渍 仙界诛魔神将 穿越大秦,始皇求我做女帝 高门小丫鬟 一念渡心劫 机动苍穹 人在末世,我能联通现实 冲寒而至 万倍双修,仙子别过来 滨湖之家 分裂大世界 我在无限流温馨日常 离谱!谁家召唤师开局召唤龙王 浩天丹帝 那就让她们献上忠诚吧! 狐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