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定能教出优秀的储君
大盛的高祖皇帝出身很普通,祖上几代都是地里刨食的农户。
前朝末年天下大乱、纷争四起,朝廷征的税越来越重。姬家所在村子本来就地贫产出少,税一加再加,许多被逼得过不下去的人都想法逃亡。
高祖十八岁时,家里已经揭不开锅,只能靠吃糠、挖草根度日。
而外头,也终于有一路规模小的起义军打起这片小地方的主意。高祖听到消息,悄悄跑去起义军中,再回来就拉上几个兄弟,和起义军里应外合,帮着拿下两座城。
高祖因此功在军中当上一个小头目,往后六年不断立功扩大地盘,成为起义军首领的心腹。其时,高祖认为己方有机会和实力一争天下,首领却心无大志。高祖就凭借着积累下的人心,取而代之,自立为王。
再之后十三年东征西讨,开创大盛基业。
随着高祖定都启阳,当年的家乡小县城也因是龙兴之地而升为府,改名盛兴。
不过,虽然升了府,但也没有太大发展。盛兴府是几乎四面环山的一小片盆地,没有战乱时倒是勉强能自给自足。可物产有限,交通不便,又不属于战略要地,姬安之前的三代皇帝都没有特别经营这里。
可毕竟是祖地,高祖往前的祖宗都葬于此,因此在封诸子之时,高祖希望能封一个儿子在盛兴看顾姬家祖坟。但臣子们都不同意——盛兴府可是高祖起家之地,往那里封王,让太子心里怎么想?
儿子们也不太愿意被封去盛兴。一是因为封到那里太打眼,说不定高祖一走,太子继位,自己这一脉便有危险。好的结果是转封别处,坏的结果可就不好说了。二则是因为盛兴连带附近一片地方都穷。
当时就有个性情老实的儿子主动站出来,向高祖请封到盛兴附近的县。说自己年纪小,也没有兄弟们的本事和功劳,愿去盛兴边上看顾祖地。
高祖很高兴,给他封了亲王,封地就选在离盛兴府最近的齐鹿县,特许齐鹿王一脉每年回一次盛兴,代天子祭祖。以那个儿子的小透明程度,原本最多能封个郡王,封地也不会多好,如此也算皆大欢喜。
齐鹿王一脉的确是老实,这么多代兢兢业业守着祖地,从没向天子求过什么,也从没惹出过什么事。就连先帝当时为过继上官钧和宗室相争,齐鹿王都没有参与其中,是少数没惹先帝厌恶的宗室。
这次姬安回盛兴祭祖,起因是少有地收到了现任齐鹿王的奏疏。
齐鹿王主要说了两件事。一是姬家祖坟需要修缮,请求姬安遣人来查看和拨款。二是他是最后一代王爵,在他之后,嫡脉没了封地,也就有可能搬迁别处,提醒姬安提早考虑后续看顾祖地的安排。
姬安登基已经九年,推广良种、技术,降低赋税、盐价,有灾之时也积极赈灾。如今可称得上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天下承平。
朝中无大事,姬安一琢磨,干脆自己跑一趟盛兴府祭祖,也观察看看能不能给北部这一片穷地寻点致富之道。
从启阳到盛兴都是陆路。既然出来了,姬安就想多看一些地方,因此去程和回程选的是不同的路。不过齐鹿作为进入那一片小盆地的入口,倒是来回都要经过,否则就要从山间小道绕远路了。
姬安到盛兴亲自走过一趟,回程路上和上官钧嘀咕:“不太好搞,这里耕地开发得有点过度了。本来降水就少、蒸发旺盛,又地势低洼、排水不畅,还破坏地表植被。再不治理,盐碱程度怕是会不断加重。”
上官钧:“四郎推广了多种良种,如今粮食产量上来了,短时间内应当不会再伐木扩地。”
姬安:“那估计也只能顶上百来年。现在不收丁税,等生的孩子一多,粮食又会不够吃。”
说着就叹了口气:“人口问题也是个麻烦事。人多虽好,但最好还是能有一些人为的控制手段,可以在不想生的时候就不生。现在虽然也有工具,但就我打听的,效果有限。”
上官钧好奇地问:“四郎‘家乡’可能控制?”
姬安:“算是有比较有效的工具,还有医学发展,停止妊娠的安全性得到很大提升。”
上官钧:“医学发展先不说,工具可能造得出来。”
姬安皱起眉头:“原材料是《旬报》上一直在寻的橡胶树,这么些年都没寻到,怕是大盛和周边诸国都没有。百宝囊里的种子简直是天价,我已经在计划慢慢存‘钱’,就不知道有生之年能不能存得够。”
上官钧抬手揉揉他眉心:“四郎不用给自己那么大压力,便是人口渐渐多起来,也可引导往人少的地方深度开发。大盛的地域还是很广的。”
姬安想想也是,去年统计的人口还不足一亿,而以大盛的疆土和现在的高产粮种,养四五亿人应当不成问题。等到了那时,说不定“小雨伞”已经做出来了呢?
上官钧将话题拉回来:“四郎可有治理盛兴土地之法。”
姬安:“能在百宝囊里找到一些法子,但治理是长期的事,得找个耐得下心的人去做。最好还是当地人。”
上官钧:“回京之后让吏部寻一寻。还有齐鹿王提的第二桩事,四郎有何打算。可要给齐鹿王一脉一直保留最低封户,让他们继续守在这里。”
姬安却摇头道:“我觉得不好。你先前说,齐鹿王府中有家塾,说明这一脉还有进取之心。既愿意培养人,那自然更想将嫡脉培养好,走出去得到更大发展。若再强留他们,只怕会心生怨怼。
“而且,当年高祖皇帝会想着往这边放一支人,我猜,应当也是有着‘万一中原出事,这一支退回盛兴总能自保’的想法。如今形势已然不同,倒也不用专门留一支人继续守着。
“现在开泰每年都要往盛兴行宫走一趟,以后就让他顺便替我祭祖好了。等他卸任,就一同交给后继者。反正是宫里掏经费,每年跑一趟才花多少钱,比专门用赋税在这边养一支人可省多了。”
上官钧听得不禁笑道:“如四郎这般‘公私分明’的天子,怕是古往今来头一个。”
姬安也跟着笑:“我也会这样培养后辈。至少,我的太子得把这一点继承下去。”
上官钧握住姬安的手:“有陛下言传身教,定能带出优秀的储君。”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我在御兽世界开餐厅 全民成修三百年 朱门繁华佳人归 林听 穿成仙门小师弟 上帝沉默无言 灵异怪谭之人间鬼味 长河边缘 韩娱之最后的胜利 谁言初恋不能成 中年恋爱补丁 最后的巫师剑客 校霸是个小腰精 日月宗 青山深处有人家 渡劫老祖的科举官途 我是女生这件事一定是哪里搞错了 这个对象真的非攻略不可吗 总有老师要请家长 无名界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