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龙腾小说网>别说你懂小孩子:我们该怎样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 第四章 智力从哪里开始从哪里得到(第4页)

第四章 智力从哪里开始从哪里得到(第4页)

结果,实验者发现,即使婴儿需要解决的问题已经与一开始的问题不一样了,但是在第一次观察过父母的演示之后,13个月的婴儿也能够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拿到玩具。相比之下,10个月大的婴儿的这种类比能力就比较弱,他们只有在后续问题与初始问题的相似度非常高的时候,才能够利用父母的演示,加以类比,进行问题解决。也就是说,他们的类比推理更加依靠表面单一的属性。

4.3实验结论:儿童还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具有了类比的能力

从这三个实验中,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结论一:儿童还是在很小的时候就具有了类比的能力,但是年龄较小的儿童进行类比是依靠的属性较单一化,表面化。

结论二:儿童的类比所依据的属性是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而逐渐增多、深入。

心理学家猜想,这样的现象是由于儿童关于事物的认识是从表面到本质逐渐深入的。所以儿童进行类比推理时,类比的属性也是从表面开始,逐渐往本质属性深入。表现出来就是儿童类比能力随着年龄的加强,随着对问题本质的认知的加强而加强。

4.4教育策略:适当帮助儿童认识事物的属性

从实验中得知,儿童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类比推理能力,只不过那时候由于对事物的认知过于表面化,所以进行类比推理的时候,参考的属性也较为表面化。

也因为这个原因,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受到了限制。因此,想要促进儿童类比推理能力的发展,就要帮助儿童认识事物的属性。

但是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儿童的认知能力本身也存在一个发展过程,家长们所要做的就是在儿童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为孩子建立一定的发展环境,引导孩子认识事物的多重属性。

很多家长都难以做到这一点,他们直接的教孩子运用类比推理解决问题,但是却不知道为孩子进行类比建立一定的基础。这种做法过于急切,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适当的做法是,引导孩子发现事物的多重属性,并在这个基础上让孩子学会类比,进行类比推理。

5.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也在发展

心理观察:天平任务

5.1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从生活中,家长们可以发现,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强的。比如说当幼小的儿童只能眼巴巴的看着树上挂着的枣的时侯,年龄大一点的儿童已经会以爬树、用长竹竿打的方式把枣从树上取下来。当然,前提是没有人教过这个幼小的儿童任何关于如何摘枣的方法。

所以从观察中,我们可以发现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是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事实上,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也是儿童心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点。因为在日常生活中,问题解决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存能力,因此它的发展很受关心。

从问题的解决中涉及的心理过程来说,如感知觉、思维、记忆、概念理解等,问题解决能力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因为它所涉及的这些心理过程也有一个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

不过再怎么说,我们都是在做一系列推理和猜想,事实是否如我们所想的那样,我们需要实验证据来证明。所以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关于问题解决的经典实验。

5.2心理实验:天平会向哪一端倾斜

1976年,西格勒设计了一种天平,以5、9、13、17岁的120个儿童为被试,对儿童问题解决的发展进行了研究。他设计的天平很简单,由一个支点和力臂组成。以支点为中心,两端的力臂上各钉着四个等距、大小长短一样小木棍,且以支点为中心相互对称。

西格勒实验的材料还有一些重量、形状、大小一样的中间带洞的金属圆盘,刚好可以套进天平力臂上的小木棍里。

实验时,实验者先让儿童观察天平,看到天平在在没有加任何东西的时候,两端的力臂是出于一种水平状态。然后,实验者当着被试的面用控制杆控制住天平,使天平的力臂无法上下晃动,然后实验者往天平利弊上的小木棍上套圆盘。圆盘套完后,实验者让被试预测当控制杆拿掉之后,天平会向哪一端倾斜。

从实验者布置给被试的任务来看,被试需要正确考虑两个因素才能够准确的回答主试的问题。因素之一是实验者加在两端力臂上圆盘的个数,即两端圆盘的重量。因素之二是力臂上圆盘到支点的距离。

西格勒提出了实验假设,儿童将会以下列四种规则中的一种进行问题解决。

规则一:只考虑支点两侧圆盘的数量,即重量;规则二:先考虑圆盘的数量,除非两侧数量相同时,才考虑力臂,认为天平会向距离支点较远的那一侧倾斜;规则三:同时考虑圆盘的数量和力臂两个维度,但是对那些一边更重,另一边更远的情况感到糊涂;规则四:同时考虑圆盘的数量和力臂两个维度,且能够准确考虑重量和力臂两个维度。

实验过程中,为了验证儿童是否有使用假设中的规则,西格勒利用天平一共设计了6种问题。

第一种问题,平衡问题,支点两侧木栓上的圆盘数量相同。第二种,重量问题,支点两端的圆盘数不同,但力臂距离相同。第三种,力臂问题,圆盘的数量相同,但是力臂距离不同。第四种问题,重量冲突问题,一侧圆盘数量多,另一侧的力臂距离远,且安排的是较重的那一端下降。第五种,距离冲突问题,一侧圆盘数量多,另一侧距离更远,正确的答案是距离较远的那一端下降似。第六种问题,平衡冲突问题,一侧圆盘数量多,另一侧距离更远,正确答案是天平保持平衡。

实验者根据四种规则,分别对6种问题进行了回答。然后通过随机向儿童呈现这六种问题,并统计儿童的回答结果,分析其属于使用哪一种规则解决问题。

结果发现,5-17岁的儿童中有89%,共107名被试会单独使用一种规则。5岁的儿童一般都是使用第一种规则;9岁的儿童一般使用的是第二种或者第三种规则;13-17岁的儿童则一般都是使用第三种规则。而第四种规则则几乎没有儿童使用。

5.3实验结论:个体的问题解决能力是随着年龄逐渐提高

从所得的实验结果西格勒得出自己的实验结论。

结论一:儿童5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简单的分天平问题的解决能力。

结论二:个体的这种问题解决能力是随着年龄逐渐提高的。

西格勒的实验非常的经典,不但为儿童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实验信息,更是为后人的研究提供的依据。很多学者在后来的研究中都是以西格勒的实验模型为准,对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研究。

5.4教育策略: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适当培养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

虽然我们没有得到关于儿童究竟是什么时候开始能够进行问题解决的答案,但是我们依然可以从中得到启示:遵循儿童的发展规律,适当培养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

从实验中我们知道,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他们在年幼的时候就具有了一定的问题解决能力。从这一点来说,家长在孩子年幼的时候就可以适当的对孩子加以锻炼,促进孩子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不过从实验中从他们解决问题所依据的规则来看,他们的解决能力越来越强,也就是对事情的认识越来越成熟、全面。从这一方面来说,孩子的问题解决能力存在着一个发展的过程,家长对于孩子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不可过于急切。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非常霸女  王牌修真者  赖上霸道校草  口腔正畸学  终极护花高手  护理心理学  老年护理学  丑小鸭的大牌男友  无限不现实  复仇冷公主,要定你  我的爱东方不败:爱上女魔头  贵族学院:腹黑少男少女  九步,走进孩子的心  儿科学  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  爱与恨的源泉之霹雳MIT同人文  霸道兵王在都市  护花狂龙:绝世天才霸校园  且拾起一池落花:一位心理学家的感怀  暖心24小时:步步为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