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包括上海在内的许多城市的小学生近视率逐年攀升,因此,从孩子上学始,家长就应帮孩子养成正确的书写姿势和执笔方法。在选择文具时,尽量选择实用、简洁的,太过花哨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时,教孩子学会爱护和整理学习用品。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学会自理是培养责任心的开始,首先要求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从生活自理做起。自己的衣服鞋袜放在一定的地方,自己的学习用品自己整理,自己的书自己安排编号,用好了一定放回原处,自己的玩具放在玩具箱里。开始时父母当然要加以指导,但一定要让他们自己实践,不要代替他们。
学习上也要一开始就学会负责任,做小学生了,上学书包应当自己整理,放学书包应当自己背,作业一定要自己独立完成,做完了作业要自己检查,学习用品要自己保管,把考试成绩看作是对自己所学知识和能力的考查,平时会考查自己,主动请父母考查自己这也是负责任的表现,错了自己改正。
从小培养爱惜时间的观念。养成今日事今日毕的好习惯,做事讲速度,讲效率,爱惜分分秒秒的时间,也是有责任心的表现。反之,没有时间观念,不懂得爱惜时间,读书、做事拖拉,就是没有责任心。
如果答应了集体交给的任务或小伙伴们的托付,就一定要讲信用,认认真真地把一件件小事做好,也是负责任的表现。任何一件事,答应了别人,就一定要做好。爸爸妈妈要与老师一起指导孩子在集体中包括在家庭里找到适合他们自己的岗位,指导孩子,热爱自己所在的班集体或小队集体,学做集体的小主人,在家学做家庭的小主人。让孩子在实践中培养对集体、对他人的责任心,逐渐也培养起热心公众事情的观念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如鼓励孩子自愿参加各项活动,在学校里管理一片小园地、一个图书角、一个生物架……
●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
现在国外比较提倡一个学生毕业时,要有三张证书:一张证明他的文化水平,一张证明他的特长和其他能力,还有一张证明个人的心理素质,如这个人有魄力、很果断、善于组织。针对当今独生子女的特点,家长将重点放在乐于合群、兴趣广泛、情绪愉快、胸怀宽广、不怕困难、敢于创造等心理素质的培养。
对于幼小儿童而言,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其实就是要培养良好习惯。所谓“良好习惯是健全人格巩固的基础”(陈鹤琴语),同时习惯形成过程也是能力提高过程。家长朋友们要注重以下10个习惯的培养:1.说了要做;2。耐心听别人讲话;3。按规则行动;4。时刻记住自己的责任;5。用好每一分钟;6。天天锻炼身体;7。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8。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9。做事有计划;10。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
准备之七:社会方面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
平衡孩子在学校与家庭间的义务。如果你指望孩子在学校与家庭的要求下突然之间就适应他那迅速扩展的天地,那你就过分强求、催促了孩子。
一旦孩子进了学校,你的角色就转变成了传递者、仲裁人和平衡者,要去帮助他在学校与家庭间达到某种舒适的均衡状态。如果你的孩子打算从学校活动中获得最多的收益,那么家庭的环境必须变得要求较低且不那么艰难——实际上,家应成为一个舒适与庇护的所在。但是同时,孩子可以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家庭活动,这能鼓励他的责任感、他作为群体一员的感受,以及他对于被信任的感受,并以此使他拥有作为家庭结构中重要个体的地位,感觉到独立性。
这时,值得肯定的社交行为、助人行为、协调能力、同情心和体贴关怀都可以通过具体的奖励和优待得到认可。这可以是宽容的奖励,如款待、礼物、特别的外出与旅行,但奖励孩子更好的方法是发现她的兴趣所在,并积极鼓励她从事这些活动。这样,你的奖励将是为她的爱好和特别兴趣特制的,会十分合适。
此外,通过成为孩子兴趣的一个热情参与者,你可以真正地帮助她获得健康快乐生活的机会。
四、胆怯孩子的入学准备
有部分家长向教师反映,自己孩子胆子太小,眼看就快上小学了,他怎么才能适应小学的新环境和新集体呢?家长们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可就是不知道该怎么办?下面是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解答:
首先家长不必太急躁,以免出现反面的作用。9月1日成为一名小学生,质变不可能在一夜发生,而且是一个逐渐量变的过程。虽然孩子已过了三年的集体生活,但是由于幼儿性格内向、胆小,而且适应性差,在面临着一个新环境新集体时,幼儿还会产生孤独恐惧的心理,且内心焦虑不安,这是正常的现象。要使这部分孩子适应新的集体环境,需要有一段心理缓和的过程。家长要和教师多沟通,配合教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让孩子产生上学的热情
孩子上小学,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较重大的转折点。除了在物质上帮助孩子作好准备外,还要营造入学的情境,有空的时候带孩子一起去将要入学的学校外走走、看看,告诉孩子可以在学校里学到很多本领。让孩子对小学产生向往,盼望早一点上小学。平时,家长在和孩子的聊天中,要不时传递这样的信息:“你长大了,就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真高兴”,“我们家要有小学生了,我们真开心。”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的成长高兴,为自己上小学自豪。
有些孩子,对小学的认识依赖于表面,如上小学可以背书包、戴红领巾、自己到学校等。家长还应帮助孩子正确了解学校,知道小学是学习的地方,小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的,要做作业,还会考试,要认真学习。
2.帮助孩子作好学习准备
为了使孩子逐步习惯学习生活,在家可以适当减少孩子活动、游戏的时间。先让孩子多玩些安静的桌面游戏,如搭难度较大的装拆积木、看连环画、下跳棋、折纸、画画、捏泥等。特别是画画,既可以让孩子“坐得住”,又为今后写字打下基础。通过绘画,使孩子能熟练用笔,掌握正确的执行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以后,再增加一些学习内容,适当减少游戏时间。例如,让孩子每天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学写阿拉伯数学、中文数学以及简单的词汇,每天做几道10以内的算术题和简单应用题。汉语拼音基础较好的父母,还可以适当教孩子学习汉语拼音。这样,从思想、时间、学习习惯和认识技能上逐步过渡,那么孩子进入小学后,不会有学习负担过重的反应,每项学习任务都能轻松、愉快地完成。
3.帮助孩子结交朋友,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
进入新环境后,“没有朋友了”是他们的一大担忧。为了孩子能早日消除孤单的心理,家长先了解家庭周围有没有与孩子同龄同校的邻居,设法让他们认识,入学第一天让他们一同上学。如果孩子因择校或其他原因周围没有同校的同伴,可以对孩子进行主动结交新伙伴的训练,教孩子学习与人相处的方法。
4.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父母要教会孩子一些入学必需的生活技能,如穿脱衣服,系鞋带,自理大小便,整理书包,遇到困难会寻求帮助,行走时不在马路上玩耍,会用钥匙开门,倒开水等。特别是让孩子知道课间要先小便,作好课前准备再玩等等,家长要让孩子做一些独立完成的事情,可以让孩子回家后主动讲一些学校的事情,了解孩子的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并加以指导。
5.注意树立孩子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有时间的话,每天与孩子有一点沟通,哪怕15分钟也好。和孩子交谈一下今天学到了什么,交了什么朋友。一个星期与孩子有一次共同学习的机会,一起出去走走、看看,发现一些什么,议论一些什么。做父母要认真地听,不时给予赞扬和鼓励。对孩子经受的各种困难,要多加抚慰和帮助,切不可训斥和嘲笑。相信在家长的耐心帮助下,这些胆怯的孩子一定会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喜欢新的集体。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有准备,才有一切。”广大的幼儿升小学的家长如能充分地作好这些入学准备工作,定能让您的孩子在入学的起跑线上就先人一拍,步入一个崭新的学习、发展空间。
五、小学入学寄宿准备
越来越多的家长由于忙于工作,无暇照顾孩子,因而选择把孩子送到学校寄宿。这些孩子不仅仅要适应从幼儿园到小学的环境变化,还要开始离开父母的独自生活。除了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所遇到的种种不适应外,寄宿学生还会碰到许多新问题,如何使孩子们尽快适应寄宿生活,健康成长?
(一)培养孩子全方位适应能力
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不仅仅是为了使孩子适应学校寄宿生活,这对孩子今后生活也是很大帮助。
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是一项长期、繁琐、细致的工作,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家长要有正确的观念,要相信孩子,大胆地让孩子自己动作操作,以积极的语言肯定每个孩子的点点进步,从而促进孩子在生活自理方面有所提高。
1。让孩子做自己的事和做一些简单家务。家长可以让孩子到楼下拿牛奶,可以让他收拾自己的玩具。
2。适当地培养孩子管理自己生活的能力。比如让孩子计划自己周末的活动安排,让孩子计划自己的某一个活动。
3。要加以鼓励和肯定。在孩子做事的时候,家长不要对孩子做事的速度和质量问题提出批评,而要加以鼓励和肯定。
4。要做到持之以恒,养成习惯。任何一种习惯都是在反复操作、反复实践中形成的。
(二)增强孩子的安全意识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复仇冷公主,要定你 区域课改10项核心经验 全科医学概论 护理心理学 我的爱东方不败:爱上女魔头 别说你懂小孩子:我们该怎样陪着孩子一起成长 无限不现实 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 九步,走进孩子的心 会展管理——理论与实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最新修正版)含司法解释一、二、三 王牌修真者 终极护花高手 儿科学 口腔正畸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最新修正版 且拾起一池落花:一位心理学家的感怀 霸道兵王在都市 500个侦探推理游戏 老年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