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妈”字的谐音趣难词。
2-1或谐音动词“抹”。
陈刚《北京方言词典》:“妈虎帽儿:冬季戴的一种绵帽,边缘抹下来后,只露两只眼。”是谐音“抹下而护(脸)”的意思。
《汉语大词典》:“陈妈妈:古代妇女拭秽处以自洁之巾。”有明李梅实《精忠旗.银瓶绣袍》、冯梦龙《双雄记.胡船透信》、《醒世姻缘传》例。按,“陈”指用陈旧布块来充当。“妈”是“抹”字谐音:擦拭。把这种秽物称妈妈,趣谑之至。冯梦龙《山歌.陈妈妈》即对其有详说。又,《汉语大词典》:“陈姥姥:即陈妈妈。清厉荃《事物异名录.服饰.手巾》:“《读古存说》:《诗》‘无感我蛻兮’,《内则》注:妇人拭物之巾,尝以自洁之用也。古者女子嫁,则母结蛻而戒之,盖以用秽亵处,而呼其名曰陈姥姥,即严世藩家淫筹也。”按,“陈姥姥”是“陈妈妈”的仿词。不知曲折,所释错误,蛻是正常的手巾。
2.2或谐音形容词“麻”。
陈刚《北京方言词典》:“毛脚鸡:粗率慌张的人。也叫‘毛脚子妈’。”按,“鸡”由“急”来。“妈”由“麻”来,指乱。
又,“妈虎子:传说中的一种‘红眼大鼻子’的动物(不同于华北其他地区所说的狼)。麻胡子(讹传为隋代的麻祜,即麻叔谋)、马虎、麻虎子。妈虎儿:用两手扒住外眼角和嘴角扮成的鬼脸。“马虎儿、麻虎儿。”“妈虎儿吓:恫吓性的大话。”按,理据都是“唬而麻”的倒序:吓唬得你不清楚是怎么回事。
《贵阳》:“黑妈妈=黑妈地洞:指光线暗。”按,“妈”字标同音代替号。
《海口》:“乌妈:黑得不好看。也说‘乌妈妈’。”
《武汉》:“胡的妈的:1不问情由。2莫名其妙。”按,“妈”标同音代替号。
实际都是“麻”的谐音。刖二词中指黑;后词中指乱、不清楚。
2-3或谐音牛鸣的象声词。
《贵阳》:“牛妈:俗称牛。‘妈’为牛鸣声。故称牛为‘牛妈’。”标同音代替号。按,不是一般的同音代替,是专选歧解而趣的谐音。
2-4或谐音语气词“吗”。
《苏州》:“嘸妈用:无用。”按,谐音“吗”,“什吗”的省说。
2-5或谐音动词“码”。
陈刚《北京方言词典》:“事儿妈:1爱挑剔的人。2挑剔多,花样多。”哈尔滨方言也有此词。由“码”而“妈”,指接连、堆积。
又,“抽皱妈:〈喻>皱得厉害的衣服。”按,“码”指抽皱很多。“喻”的解释不确。
方言口语上述“娘”与“妈”的趣假用法,又使宋元时代作家仿造出许多词中的“娘”字也是趣难用法,而成为系列性。但语言界不识庐山真面目,解释成骂语,极为错误。本文重新讨论这些系列词语的确义,顺及它和今语“他妈的”并不相同。
3-1明顾起元《客座赘语.方言》;“南都方言一一物之细小者曰‘些娘’”。未言“娘”是骂语,也无例句。但由此可知古代学者没有“娘”可以是骂语的说法。今时《南京方言词典》不见此词。根据南京话“娘”与“两”同音异调,则“些娘”是“些两”的谐音:几两重。
3-2张相锐敏地注意到一批“娘”字词义的奇特性和词语的系列性。《诗词曲语辞汇释》卷六有“娘(你娘、他娘、么娘、末娘、没娘、什么娘、甚末娘、甚娘、且是娘、些娘)”条,释言:“娘,表示惊异或怨詈之辞,与今人口语同。”此后的辞书多承用此释。如陆澹安《戏曲词语汇释》:“么娘,骂人的话,等于‘他妈的’。”顾学颉、王学奇《元曲释词》:“娘:犹今粗语他妈的,是宋元人的一种口病,在元曲中穿插‘娘’字,是为表辱骂、怨詈或惊异,并加强语气作用。”“些娘:犹些儿,一点儿的意思、专形容小事物时用之。……但用娘字比较不客气。”《汉语大词典》):“娘:詈词。犹‘他妈的’。”对于“你娘”“他娘”“甚娘甚么娘”等,《汉语大词典》都释为:詈词,表示惊异、怨恨、愤怒等感情。其他辞书的这种情况不备示。
3-3但也有不解释为骂语的。《宋元语言词典》:“娘,语气词,表示感叹或加重语气。”“些娘大:这么大小,犹言不大。娘,语气词。”但对“你娘”“甚娘”仍释作詈词,自相矛盾。《汉语大词典》“些娘:方言。细小。”又对“么娘’另释:“语气词,犹‘吧’。”而白维国《金瓶梅词典》:“些娘:一点点儿。娘,词尾。”
3-4各家的释义有许多矛盾和格碍疑惑。
以骂语解释的,又有表示惊异、怨恨、愤怒、感叹、加强语气、不客气等种种不同,但它们不会共寓于“娘”字之中;其中任何一种也都与“娘”的常义没有关系。可见释义是无本之木,是冒涉部分例句的相关事理,而错误认定词义。又另视为无义的词尾,但这个词尾又是怎样虚化而来的?为什么仅“些娘”一词有它?又是新的格碍,又与系列词语中其他词语不能统一起来。
3-5这一系列的词语还有“者么娘”、“那娘”、“这娘子”、“些娘娘”等,未被发现,而它们却对词义的揭示有重要作用。各家的例句覆盖也不完全,掩盖了词语使用的一些细致情况。
3-6今骂语“曰他(你)妈的屄”是繁说的原式,简式有:日他妈的、日他妈。讳词“曰”,不能省去。另有“他妈的屄”却是“他吗的屁(东西)”谐音趣说:他的什么烂东西。省式是:他妈的、妈的。表示所属的“的”字必不可省,而“娘”系列词语中没有“日”、“的”,并不相同。
3-7今骂语“他(你)妈的”,其实也不是以“妈”骂人的骂语。一般来说,这个“妈”实际上是“吗”的谐音成趣,即是“什吗”或“这吗”的省说。
《汉语大词典》:“他妈:詈词。用于句中。表示怨恨、愤怒等情绪。”引例洪深《赵阎王》第一幕:“咱们是苦差使呀!几两银子的饷,就是他妈的卖命钱!”所谓“他妈的卖命钱”,其实就是:他这样的卖命钱。也就是他这样的钱能卖我们的命吗。萧乾《栗子.栗子》:“如果那家伙再‘喂’,就先用拳头给他妈一下。”实际是说:用拳头给他这吗一下。
《汉语大词典》“他妈的”条例句,老舍《龙须沟》第一幕:“他妈的,坐完车不给钱,您说是什么人头儿!”其实,“他妈的,坐完车不给钱”,就是把“他这吗的坐完车不给钱”分开来说,即把指情状的“这吗的”独立而提前来说,以表示突出。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一:“老孙头用衣袖擦擦脸上的泥浆,悄声地骂道:‘你他妈的没长眼呀!’”其实就是:你妈的没长眼呀!就是:你这样的没长眼呀!
《汉语大词典》:“你妈的:詈词。犹言他妈的。”举例《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冲着那喜鹊呸的啐了了一□,说:‘瞎叫的是你妈的什么呢!”’实际是:你这吗瞎叫的是什么呢!曹禺《日出》第一幕:“去你妈的一边去吧。人跑了,你不早看着,还叨叨叨,叨叨叨。”去你妈的一边去吧,具体意思是:人跑了,是你的责任,你还不躲避到一边去。暗中把“避”字谐音成“屄”,因此粘连成“你妈的屄”。而又把“屄”省说,是夹半截露半截的类型。按此意思,则“去你妈的一边去吧”,正就是:去,你避的一边去吧。可见,所谓脏话骂语的“你妈的屄”,仅是徒具形式而已。
既然今语的“你妈的”等,实际上不是以“妈”来骂,古语“娘”字系列词语,本不应与今语来比附。
3-8笔者对《元曲选》《元曲选外编》《全元散曲》作穷尽性调查,又对元明清多种文学作品作穷尽性或片断性调查,增加系列词语的个体,广辑各种类型的例句,并以方言词中趣难的“娘”“妈”为参照。从而认为所谓骂语的“娘”也是词源结构中断的曲折形式,许多词语中的“娘”的内部形式是指示代词“(这)么”。“么”轻读如“吗”,又经谐音趣隐为“妈”的暗中中介,换为同义的“娘”,实际词义仍是“(这)么”,因而它并非骂语。
“么”轻读ma音的时代及例证,《辞源》引唐王建《宫词》:“众中遗却金钗子,拾得从他要赎么?”《汉语大词典》书证提前为贾岛《王待御南原庄》:“南斋宿雨后,仍许重来么?”《汉语大字典》同此。其实例句不确,因“么”字王诗异文作“罗”,贾诗作“过”,均合全诗的戈韵,可证两“么”字仍是戈韵me。“么”字ma音的时代是否始于唐代,尚须另证。《汉语大词典》书证辛弃疾《江神子.闻蝉蛙戏作》:“斜日绿阴枝上噪,还又问:是蝉么?”查词的韵脚字是:纱、涯、蛙、哪、花、么。可见“么”音ma。这些也可证宋代确是已经如此。
《中原音韵》韵目字谱“家麻”韵中无“么”字,但书中《正语作词起例》“家麻”目下言:“查有咱、马有么、罢有怕。”是说“马”字小韵中可含“么”字。这与元散曲、杂剧多见“么”押家麻韵恰为互证,此各举一例。杨朝英《梧叶儿.戏贾观音奴》:“庞儿俊,更喜恰,堪咏又堪夸。得空便处风流话,没人处再敢么?救苦难俏冤家,有吴道子应难画他。”《后庭花》三折《挂玉钩》:“则听的唱叫杨疾闹怎么?”其他韵脚字是:罢、咱、诧、怕、芽。《赵礼让肥》一折《赚煞尾》“看来曰俺吃甚么”,也是家麻韵。可见元代时疑问语气词及指示代词后缀的“么”都可读ma音。
吕叔湘著、江蓝生补《近代汉语指示词》第127页:“在现代河北、河南、山东的一部分方言里,什么又省缩为么(ma)、通常写成‘吗’或‘麻’;尤其干吗这个熟语,已经进入北京话。湖南、湖北说么事,也是么的变形。”所示最早文献书证是《聊斋》:“乡下人进馆子,有麻儿是麻儿。”
四
被错误解释成骂语的这些词语可以分为四组,以便做详细讨论(括号中是笔者补充的):
“娘”字单用;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瀑布 发展成本与区域经济金融研究 中医学 不是公主的公主 国际视野中的资优教育 丑丫头变身校花 妖妃,逮住 经济法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实例 风水密码 倾世神女之狂逆九天 世博让企业更辉煌——上海世博赞助企业10大经典案例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湖泊 和天使一起成长 不死武帝 孩子的未来,最有价值的投资:淘气鬼也能上清华 我和苏联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 神秘帝少:追爱赌神邪妻 豪门换换爱:傲娇男攻略 名门贵妻:误惹亿万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