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骷髅”是“轱辘”的谐音,指转动游移,没有定准。“猫狗砌”是“冒苟扯”的谐音。都指胡乱说交货的品质及曰期。
曾瑞《风情》:美女花娇休去览。老婆禅奥莫来参。(480-7)
“览”是“揽”的别写,犹如说招惹。《汉语大词典》:“老婆禅:佛教语。谓阐释苦口婆心,多方设教,反复叮咛如老婆婆。”但并不是只有老太婆才反复叮咛,老太婆或老婆婆又不能说成“老婆”。“老婆禅”实际是“老颇缠”的谐音趣说,指反复啰嗦。又如“苦口婆心”实际也是“苦口颇辛”的谐音。又如“婆婆妈妈”指重复啰嗦。但老年男性也多有重复啰嗦的,而“妈妈”有很年轻的,怎么与婆婆相提并论?任何年龄的男女都可能啰嗦。可见不是从年老妇女来说。实际也是“颇颇码码”谐音,“码”指连接。元曲此句就是说妓女对人有一套“老颇缠”的伎俩。
《蝴蝶梦》第三折《滚绣球》:“正按着陈婆婆古语常言,他须不求金玉重重贵,却甚儿孙个个贤。”所谓“陈婆婆”实际是“颇陈(旧)”的倒序谐音。北京话“老妈妈论儿”指陈旧的说法,也是“老码”的谐音:老样的。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老婆:(杂语)老婆者,称我妻之语。取亲切叮咛之义。杨无为颂曰:‘正法眼藏,瞎驴边灭。黄檗老婆,大愚饶舌。’”解释错误,因为任何人都有亲切叮咛。那个《颂》说的是:临济向黄檗三次提问,都被打而不答。叫他去问大愚和尚。大愚说:黄檗这是“老婆心切”,反而会使你更胡涂,他这样做实在是错误的。临济于是“言下大悟”。临济又到黄檗处,说了上面的情况。黄檗又说:“大愚老汉饶舌”。可见谐音说的正是“黄檗颇唠(叨)”,也就是“大愚饶舌”。(详见《五灯会元》卷十一《临济义玄禅师》及卷四《黄檗希运禅师》,中华书局,642页;188页)又,“老婆禅:(术语)。亲切叮咛之禅也。《临济录》曰:‘普化以手指曰:河阳新妇子,木塔老婆禅。临济小厮儿,却有一只眼。’”也是对比临济小厮儿,却有一只慧眼;而新妇子的又“木”又“沓”的“颇唠(叨)缠”,反而不如小厮儿的言简意赅。佛教主张“顿悟”“立地成佛”,因而“不立文字”。著名的灯语正是“不辞与汝道”(不能给你解释),正与对“老婆禅”的解释相反。详见《词义论集.禅家》“不辞与汝道”与“不立文字”一“不辞”释义再辨》。
曾瑞《妓家》:沾花惹草沙中俏,傅粉施朱笑里刀。劝君莫惜野花娇,零落了,结果了许由瓢。(489-2)
“沙”是“杀”的别写,与“刀”承应。即妓女杀人不见血的意思。所谓:二八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然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骨髓空。“零落了”是“临落了”的意思而字误:临到落尾时。“瓢”字谐音“嫖”。
《汉语大词典》:“许由瓢:泛指隐居者舀水的器皿。典出汉蔡邕《琴操.箕山操》;‘许由者,古之贞固之士也。……无杯器,常以手捧水而饮之。人见其无器,以一瓢遗之。由操饮毕,以瓢挂树。风吹树动,历历有声。由以为烦扰,遂取损之。’”引例元马致远《任疯子》第四折:“哎哟,险趺破许由瓢。”但此例误,其中的“瓢”是方言俗语指人的头。如北京话“瓢”既指后脑勺,也指“头”。又例明叶宪祖《碧莲绣符》第五折:“泼阳乌发威刚此时,渴病争如是!倾将石髓流,胜却金茎赐。许由瓢,取来甘复(馥)旨。”此例合宜,“瓢”是正事正说,但虚义粘连上并没有关系的“许由”。而曾瑞例却是邪事正说为趣。许由瓢是隐士瓢,从而谐音“瘾事嫖”,便是语文机关:嫖而成瘾。
汤式《赠玉马勺.尾声》:倾城的貌甜,连城的价添。稳情取玩瓢戏的西施望风儿闪。(1518-10)
“瓢”是“嫖”的谐音。玩瓢戏的:指妓女把男性的嫖当作玩。
无名氏《叹子弟》:寻葫芦锯瓢,拾砖瓦攒窑。(1665-2)
此“瓢”字是平实的,是“草团瓢”的省说,指简陋的茅草房。“锯”却是“聚”的谐音,犹如说:合成。例句是说,嫖的结果是连房屋都没有了,自己收拾个凑合住处。
曾瑞《自序》:一枕梦黄粱,千载风云过。将古来英俊评跋,谁才能谁霸道谁王佐?只落得高冢麒麟卧。(505-3)
“麒麟”是“齐临”的谐音:古来英俊们一齐来临而卧在冢里。
乔吉《风情.么》:打不觉头毒如睡马勺,粘随风絮沾如肉膘胶。(635-5)
“打不觉”意思是:打不醒。指被迷惑得深。“毒”是“重”的误字。头重,指头昏。马勺,就是瓢,而又谐音“嫖”。
乔吉《杂情.感皇恩》:看承似美玉无瑕,谁敢做野草闲花?曹大家卖杏虎,裴小蛮学撒撇。温太真索装虾。丽春园扎撒,鸣珂巷南衙。(639-9)
校勘记:“家”作:“姑”。“扎”作:“北”。
“南衙”即天下衙门朝南开的简说,曲子写妓女作威作福,而嫖客曲意奉承,逆来顺受。“北”字合宜,与“南”承应而虚对。“撒”是“厦”的音误字,犹如“房”。曹大家亦即曹大姑,也就是写《女诫》的班昭。但与妓女风马牛不相及,而是“漕大贾”的谐音。漕,指女阴。大,指与众人**而大。贾,用文言文的读音是gu,意思是:卖。即是粗话“卖屄的”的趣味雅说。“裴”字,普通话音pei,方言或音pi,与“屄”谐音。“蛮”是“瞒”的谐音:指谎说是处女或初作妓女。否则,为什么偏拟这样的姓名呢?而“卖杏虎”指她们实际是与猫头鹰一样的祸人精。猫头鹰,唐《酉阳杂俎前编.羽毛》称名是:训胡。又有“训侯训狐”异名。当代各地方言,如洛阳:山杏姑。宁夏中宁:性户。山西长治:信虎。这些名字其实都是理据“衅候”或“衅户”的别写或谐音趣写。民俗说猫头鹰夜间在谁家附近鸣叫,他家就要死人。那叫声就是祸衅的兆候。“杏虎”与“信虎”等应同指。详见《四川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拙文《词语的系列性与的失误》。
“撒撇”是“撒憋”的别写:表现得凶恶。与“坡撇”是“婆憋”的别写类似,可以互证。撒,指表现。即撒娇、撒欢、撒泼等词的撒。元无名氏《满庭芳》:“娘毒似蝎,无钱撒撇。”《宋元语言词典》:“撇撒:撇开,甩开。”解释正确。但又说“亦作‘撒撇’”,而用无名氏此《满庭芳》例,则大误。《汉语大词典》:“撒撇:(-pie)撇开;回避。”首例也就是无名氏此《满庭芳》,也大误。“撒撇(-pie)”的字面常义是撇开;回避。而通假义是表现得凶恶,“撇”则音bie。这与古籍中的通假字要读本字的音是同样道理。
“温太真索装虾”中谐音“装瞎”。指对妓女的作威作福等视若无闻,装聋装哑,逆来顺受。与今语“床头柜(跪)”风趣机抒相同。而以“温太真”为说,则事出有因。元剧《玉镜台》温太真妻子年龄小得多,婚夜对他不理睬。第三折《耍孩儿》温太真唱词:“你少年心想风流配,我老则老争多的几岁。不知我心中常印着个不相宜,索将你百纵千随。你便不欢欣,我则满面儿相赔笑;你便要打骂,我也浑身儿都是喜。我把你看承的家宅土地,本命神祇。”《汉语大词典》:“装虾:陪笑脸;捧场。”释义不恰切,也回避“虾”字的趣难。
周文质《寨儿令》:彻骨杓,满怀学。只因为爱钱心辨不得歹共好。(556-7)
《汉语大词典》:“杓子:方言。粗蠢的人。清郝懿行《证俗文》卷十:‘杭州谓粗蠢人曰杓子。’”按,元陶宗仪《南村綴耕录》:“杭州人好为隐语,以欺外方。好物不牢曰‘憨大’;暗换易物曰‘搠包儿’;粗蠢人曰‘杓子’;朴实头曰‘艮头’。”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二十五引此。都没有解释理据。而朱建颂《武汉方言词典》:“苕:傻;胡涂;不明事理。”据此可推想:苕。或说成“芋”,可以谐音“愚”,应是理据所在。北京方言“白薯:在某方面低能,技巧拙劣”。白,指空白。“薯、疏”谐音:知识稀疏。甘肃陇东方言以“洋芋”(马铃薯)讥讽蠢人。“满怀学”应不是说满怀学问。蠢人有什么学问?学问也不能单说成“学”。“学”是“踅”的音误别写。北方有的方言“踅”与“顺”对言,即不顺。也指“斜”和不讲理的“横”。如陕西鄠县话、甘肃陇东话的“踅”指横行霸道。如此“满怀学”犹如说满肚子坏水。
周文质《寨儿令》:旧人物不采分毫,新女婿直恁风骚?攀不得龙虎榜,品不得凤鸾箫。猫,不信不敛儿哮。(556-8)
刘庭信《忆别》:见一个母猫儿早引了魂灵,见一个玉天仙敢软下腰截。(1431.12)
“猫”是指妓女的隐语。是“兔一卯一猫”的三曲折关系。隐语本是以“兔”指妓女(参见后文12354“卧兔”条)。十二属相中兔与卯对应而谐音。元高文秀《黑旋风》第四折《醉春风》:“我想那一个滥如猫,这一个淫似狗。端的是泼无徒贼子更和着浪包娄。出尽了丑。”不是以动物的猫和狗比喻。是说滥如妓女。“狗”是“苟”的谐音。《金瓶梅》第三十二回:“吴银儿道:‘张小二官儿,先包着董猫来。’郑爱香道:‘因把猫的虎口内火烧了两醮,和他丁八着好一向,这日只散走了。’”《成都方言词典》:“猫:妓女。”曲彦斌主编《俚语隐语行话辞典》:“肉猫儿:西南地区犯罪团伙指妓女。”按字面与“肉蛇、肉牛”等说法类似:可吃的猫。吃,则是指**的隐语。今成都、贵阳等地仍然以“猫”称妓女。温州则变成“毛”。
也指动物的兔。《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乌庄头的礼单上有“野鸡野猫各二百对”一项,《汉语大词典》“野猫:方言。野兔。”引此例。《哈尔滨方言词典》:“跳猫子:兔子。”北京、天津把兔肉都叫野猫肉。河北石家庄、衡水把兔叫大耳朵猫。
元乔吉《忆情》:夜月鸡儿巷,春风燕子楼。(616-3)
汤式《赠凤台春王姬.离亭宴带歇指煞》:凭凌燕子楼,弹压鸡儿巷。(1482-9)
前例是说**女,后例是誉说王姬赛过别的妓女。
汤式《友人爱姬为权豪所夺》:燕子楼屯合着铠甲;鸡儿巷簇拥着枪刀。(1490-5)
鸡儿巷,是妓院集中的巷子。“鸡、妓”谐音。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潘楼东街巷》:“先至十字街,曰鹩儿巷。向东曰东鸡儿巷,向西曰西鸡儿巷,皆妓馆所居。”香港话用“鸡仔巷”指童妓聚居的小胡同。章盛《香港黑社会活动的真相》十二:“十二、三岁嘅姑娘仔呀,有心试吓‘鸡巷仔’嘅,就上车嘞,免费接送呀。”燕子楼,本是唐贞元时尚书张建封之妾关盼盼所居的典故。这里作为“鸡儿巷”的仿词也指妓院。
乔吉《怨风情》:眼中花怎得接连枝?眉上锁新教配钥匙。描笔儿勾销了伤春事。闷葫芦铰断线儿。锦鸳鸯别对了个雄雌。野蜂儿难寻觅,蝎虎儿干害死,蚕踊儿毕罢了相思。(625-4)
曲文甚有机关与情致。“眼中花”指挑选好中之好而看花了眼,却挑了个不好的、与自己不能相配的。也就是“别对了个雄雌”。“眉上锁新教配钥匙”,指对新添的忧愁还没有解决的办法。“描笔”是“渺毕”的谐音:渺渺无望,等于完毕结束。所以指勾销了伤春事。野蜂儿,以“蜂”谐音“缝”。野缝:妓女的女阴是“野”的,即不正当的。即俗语说的“野食”。“蝎虎”是“(险)些乎”的谐音:几乎。“害死”指害相思病。“蚕”是“馋”的谐音。北朝乐府民歌《捉搦歌》之二:“黄桑柘屐蒲子履,中央有丝两头系。小时怜母大怜婿,何不早嫁论家计?”是“桑一蚕—馋”的曲折,指性饥饿。拖板鞋、蒲草鞋,都是成双的。与“两头”即夫妇两人相应。“丝”又谐音“思”或“私”。这些是比较明显的。特别说桑木的拖板鞋,就因为桑叶是喂蚕的,“柘”是连类而
及,却也是“柘蚕馋”的三曲折。“蚕”谐音“馋”而指**,又如冯梦龙编《山歌》卷二《個得来》:“弗贪吃着弗贪财,且喜我里情郎困得来。衬里(‘裹’之误)布衫那了(怎么)能着肉?早蚕蛾(饿)得紧子弗分开。”
“踊”是“茧”之误。茧是丝,从而谐音“相思”。《哈尔滨方言词典》:“蝎虎:恐吓;威胁。也作‘蝎唬’。”“邪乎:(1)超出寻常;利害。(2)离奇;玄乎;严重。也作‘蝎虎’。”显然是各谐音“胁唬”“邪乎”。“蝎虎”词,山东梁山,是大惊小怪的意思;山西南部是稀奇的意思;北京话是厉害、严重的意思。实际都是“邪乎”的谐音。这些都可作为“蝎虎”是“(险)些乎”的谐音的证明。
乔吉《闺丽.离亭宴煞》:只因你赡不下解合的心肠儿叉。不是我口不严表扬的风声儿大。伫头凭栏,一日三衙。唱道成时节准备着小意儿装虾,不成时怎肯呆心儿跳塔。哎,你个吃戏冤家。来来来将人休量抹,我不是琉璃井底鸣蛙,我是个花柳营中惯战马。(644-11)
“衙”是“捱”的谐音字:推磨、拖延;忍受。用吴语词。以上海话为例,“捱”音,与“衙”音可以谐音。三捱,指一再拖延;忍受。《元曲释词》:“三衙、三衙家:三衙,本指旧时衙门早、午、晚三度参衙;后用以泛称三次、三回。……引申之为一再的、再三的、慢腾腾。家,语助词。”但对于三度参衙没有引文献依据,也无须以三度参衙指三次。《汉语大词典》:“晚堂:旧时官府午后申时升堂理事称晚堂。”“晚衙:旧时官署长官一日早晚两次坐衙,受属吏参拜治事。傍晚申时的一次称‘晚衙’。”“早堂:旧时官早晨坐衙治事称早堂。”而“早衙:旧时官署长官早晚坐衙治事。早上卯时坐衙称早衙。”并没有另叫“午衙”的一次。“三衙”义项一:宋代以殿前司、侍卫亲军马军司、侍卫亲军步军司掌领禁军,叫“三衙”。引有文献依据而确,但也不可能引申指三次。义项二:三回。但此义应错。有此例句。又有《赵礼让肥》第一折:“这些时囊箧消乏,又值着米粮增价。忧愁杀,一日三衙,几度添白发。”例句都是说持续的忧愁。三,表示多数。具体的三次读书、写字、打骂等,都没有用一日三衙来说的。一回、二回、四回等也没有用“衙”来说的。
《汉语大词典》“三衙家”义项一:大模大样,傲慢。《来生债》第一折若有个旧宾朋一径的将他来投奔,他可自三衙家不出那正堂门。”实际是说捱磨时间而不接见。义项二:犹言慢腾腾,懒洋洋。《贬夜郎》第三折:“娇的不肯离怀,懒傭挪步,怕见独立,三衙家绕定个亲娘扒背。”其实是说经常捱爬在娘背上。但“三衙”是三回,“三衙家”怎么又是大模大样,傲慢的意思呢?如果有“大模大样,傲慢,慢腾腾,懒洋洋”的词义,那对“他大模大样他傲慢他慢腾腾”“他懒洋洋”等的意思就应当有都用“他三衙家”的说法,而一例都没有,可见没有这样的词义。这样的词义也就是王力先生说的“望文生义”。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丑丫头变身校花 不死武帝 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实例 经济法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湖泊 名门贵妻:误惹亿万继承人 神秘帝少:追爱赌神邪妻 风水密码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瀑布 妖妃,逮住 孩子的未来,最有价值的投资:淘气鬼也能上清华 发展成本与区域经济金融研究 不是公主的公主 豪门换换爱:傲娇男攻略 中医学 世博让企业更辉煌——上海世博赞助企业10大经典案例 国际视野中的资优教育 我和苏联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 和天使一起成长 倾世神女之狂逆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