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腾小说网

龙腾小说网>刘瑞明文史述林 > 全元散曲的谐音趣难词(第3页)

全元散曲的谐音趣难词(第3页)

刘时中《咏郑元和》:风雪狂,衣衫破,冻损多情郑元和。哩哩噠噠哩啰学打莲花落。(653-1)

无名氏《叹子弟》:莲花落易学,桃李子难教。张打油啰啰连合得着。学不成打爻,牵着个狗儿当街叫。提着个爽儿沿街调。拿着个鱼儿绕街敲。这的是子弟每下梢。(1665-3)

是说嫖荡的结果成为乞丐。乞丐讨饭的唱曲,句尾或句中多有即接连有“哩”“哩啰”的垫音衬字。也就是“连话‘啰’”,被谐音趣说成“莲花落”。例句中“哩”与“啰”都是对衬字的实说,“连合得着”即把“啰”连着合着。而“噠”则是对“连”字增加类推偏旁,成为专用字。《汉语大词典》:“莲花落:亦称‘莲华乐’。民间曲艺的一种。旧时本为乞丐所唱。”没有解释称名的原因。《中国戏曲曲艺词典》:“莲花落:曲艺的一个类别,流行于全国各地,一般均与当地方言和民歌结合,各有特点。起源颇古,宋代已有关于乞丐唱莲花乐的记载。”也竟然没有解释称名的原因。

刘时中《劝收心》:不指望成家立计,则寻思卖笑觅食。早巴得个前程你便宜。虽然没花下子,也须是脚头妻。立下个妇名儿少甚的?(657-4)

他和此妓女已有**关系,只是还没有生下孩子(花下子)。他要娶她为妻,她却不愿意,要依旧卖笑求食。他劝她:你就成立个给人当媳妇的正式名分,与当妓女比起来,又缺少了什么?很显然,她现在还不是他的妻子;即令结婚了,她也不是他的“结发妻”。《汉语大词典》及许多辞书都解释“脚头妻”即“指结发妻”,对许多例句合宜,但不能解释为什么说“脚头”,也与此例不合。这透漏出这个词有奇特性,奇特在于是从**而言的。即“脚头妻”者,乃“脚头齐”意思的谐音隐曲说法。男与女的头相对齐,脚也相对齐,就是指性。隐性结构的“脚头”是并列的主语,“齐”是谓语,偏正结构的“脚头妻”是趣假的。因此,不能按字面的趣假,必须按隐藏的实际来解释。

实际上,“齐”早在汉代的特殊意思就是指**。马王堆帛书房中术书《合阴阳》:“汤游于瑶台,陈□□于南宫,问男女之齐至相当,毋伤于身若何?”男女之齐至相当,即**频率的合宜度。《礼记.郊特牲》:“夫昏(婚)礼,万世之始也。……信,妇德也。壹与之齐,终身不改,故夫死不嫁。”《白虎通.嫁娶》:“妻者,齐也,与夫齐体。自天子下至庶人,其义一也。”《说文解字》:“妻,妇与己齐者也。”所谓“齐”即“头与头,脚与脚对齐”指**。“脚头妻”的意思,应当不是专指妻子,更不是原配妻子。

北朝乐府诗《幽州胡马客咏歌》:“荧荧帐中烛,烛亦不久停。盛时不作乐,春草不复生。南山自言高,只与北山齐。女儿自言好,故入郎君抱。”先泛言及时行乐。乐有多种多样,后面就具体化而专说**。先以两山之“齐”为引子,点出“入郎君(怀)抱”的实际(不是坐抱,而是睡抱)。

冯梦龙《山歌》卷四《姓》:“郎姓齐,姐姓齐,赠嫁个丫头也姓齐。齐家囡儿嫁来齐家去,半夜三更齐对齐。郎姓毛,姐姓毛,赠嫁个丫头也姓毛。毛家囡儿嫁来毛家去,半夜三更毛对毛。”所谓“姓”谐音而实际言“性”:男女“齐对齐”和有阴毛的天性。

明郑国轩《刘汉卿白蛇记》第七出《农夫拿蛇》:“上山砍柴刀对刀,河里撑船蒿对蒿,田里插秧手对手,红罗帐里腰对腰。”这是写刘汉卿与他的妻子的日间劳动和夜间房事。

《胡适文存》二集四卷,《北京的平民文学》附录了常惠《谈北京的歌谣》一文,其中有这样一首儿歌:“天牌呀,地牌呀,奴不爱,只爱人牌对蛾牌。”它实际是民间唱本《打骨牌》中的唱曲。天牌、地牌,是骨牌中实有的,而没有叫“人牌”、“蛾牌”的,实际谐音隐言的是:人与我对合排起来。也就是言**。

张可久《梅边记事》:曲阑干碾玉亭台。小树粉蝶翅,苍苔点鹿胎。踏碎青鞋。(853-7)

“鹿胎”是“庐台”的谐音:房屋的台阶。

张可久《情梅友元帅席上》:呆打孩,守书斋。小冤家约定穷秀才。(873-8)

吕止庵《为董针姑作》:闷恹恹倚定纱窗,呆打孩搭扶定绣床。(1129.3)

李爱山《春日伤别.金菊香》:呆打颏对人羞见面。(1188-4)

校勘记:颏作:孩。

无名氏《斗鹌鹑.醉扶归》:无言无语闷答孩。(1842-4)

校勘记:闷答孩作:呆打孩。

“打”是助词“搭”的别写谐音。“孩”是感叹词“咳”的谐音。是“咳,呆搭搭的”倒序而省说。可对比元曲“胎孩”词,是“咳,态”的谐音:咳,(这样)的态势。《汉语大词典》:“胎孩:板起面孔,表示庄严的样子。引申为威严,有气概。”关汉卿《五侯宴》第五折:“一个个志气胸怀,马上胎孩。”《鵠梅香》第四折:“似这般相貌胎孩,休想肯拜俺先代。”明康海《玉兰卿》第四折:“出身在柳陌花街,做出来倜傥胎孩。”词的用字并没有“板起面孔‘庄严”的一层,是约定俗成的指褒义的态势。但也有可能指贬义的态势。今北京方言正是如此。徐世荣《北京土语辞典》:“胎孩:元明戏曲中指轩昂的仪表,北京话今天指难看的长相。”实际也是“咳,态”的谐音。“态”,本是中性词,所以元明戏曲中,指轩昂,北京话今天则另指难看的长相。又如北京土语“好孩子核儿:好家伙,好德行。指品德恶劣的人。”是“好害之户”的谐音。害,指品德恶劣而伤害人。“户”指人。“孩”也是虚假的。

无名氏《风月担》:冻的来打孩歌。(1735-4)

“打孩歌”是“打颏咯”的谐音。冻的下巴即颏打颤而牙齿相碰,咯咯的发响。故意把“颏”误认成同音的“咳”,本指咳嗽。但“咳”又读hai,是感叹词。但与“孩”同音而谐音。这里用了“飞白”的修辞。

张可久《春怀》:痩影孤鸾镜,怨声阿鹊盐。病起离人愁转添。嫌,燕归双入帘。(935-6)

“阿鹊”是对喷嚏声趣味谐音。她在镜子里看到自己的消瘦,更加埋怨他不回归。心里想:我抱怨你,你必定要打喷嚏的。《汉语大词典》:“阿鹊:象声词。喷嚏声。常用以表示背地里被人说及。”辛弃疾《谒金门.和陈提干》:“因甚无个阿鹊地?没工夫说里!”喷嚏声一般是ati。趣味谐音成“啊,(有人)提(你呢广。“提”指说。最早是指想念。《诗经.邶风.终风》:“寤言不寐,愿言则嚏。”是说:我睡不着,是在想你。希望你打个喷嚏,以知道我想你。诗的最后又说“寤言不寐,愿言则怀。”是说:希望你也睡不着而想我,使我打个喷嚏,知道你在想我。郑笺:“今俗,人嚏,云‘人道我。’此古之遗语也。”可见民俗之早。“怨声阿鹊盐”又是特意谐音成乐曲名。宋沈括《梦溪笔谈.乐律一》:“唐曲有《突厥盐》、《阿鹊盐》。”其实“阿鹊”是喷嚏声,“盐”是“言”的谐音,指埋怨的话。参见《文史杂志》2005年第2期拙文《中外民俗说“喷嚏”》。

张可久《春思》:粜风卖雨孔方兄,望月瞻星苏小卿。正青春害这场温柔病。(953-9)

粜风卖雨指妓女的卖淫。“风”是“缝”的谐音,指女阴。民间性隐语往往从开缝的形状来指女阴,便有多种说法。前文所言“漕”谐音便是一种,其它的不赘。“雨”是“愉”的谐音:让嫖客愉快。“望月瞻星”是“望约担心”的谐音:希望情约而担心变故。

乔吉《双调春闺怨.序》:雪月风花收拾够也,用心用力这时节。担儿上一担担风月,途路赊,步步些些。

雪月风花,指男女情爱之事。“风”是“缝”的谐音,指女阴。“月”是“约”的谐音,指幽会。这种曲折的词语有系列性如:风月场、风月所、风月门庭(妓院)、风月常新(爱情不衰、风月债、风月馆、风花雪月等。

《汉语大词典》:风花雪月:1泛指四时景色。2指反映闲情逸致的浮华空泛的诗文。3指花言巧语、虚伪感人的话。4指男女情爱之事。例略。

按,四个义项不会是同一理据。1风也不是美景,因为有狂风暴风。即令春风,也没有独立存在的。“风光”“风景”其实是“逢光”“逢景”的谐音。《文选.谢眺〈和徐都曹>》:“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本是说草受到日光的照耀,李周翰注:“风本无光,草上有光色,风吹动之,如风之有光也。”但这是含混而实际错误的解释,因为“风光”词不是只就草来说的,而是就各种美好的风景说的。例如“满脸风光”“满脸春风”就是谐音“满脸丰光满脸逢春”的意思,绝对没有“风”的一层。《汉语大词典》:“风光:风及草木上反射出的日光。”引李周翰注,但与李周翰注又不一致。《汉语大词典》“风景”:1风光景色。南朝宋鲍照《绍古辞》之七:“怨咽对风景,闷瞀守闺闼。”2景况,情景。但一个“风”字没有风光的意思。解释成“景况”也是对的,却没有了“风”的一层。这又说明“风景”实际上是“逢景”的谐音。所以“风花雪月”中实际是“逢花”的谐音。指四季各有的花。风花雪月,实际上仅是花、雪、月三者。23时,风花,比喻轻浮不实。雪与月,则是虚意搭配。4时,“风”是“风马牛不相及”的“风”:**。花,指女色。“月”是“约”的谐音。则“雪”是“踅”谐音。方言或指:斜、不正。与“顺”对言。也就是古人说的“狎邪”。

可对比《汉语大词典》:“风前月下:唐刘禹锡《洛中逢白监同话游梁之乐因寄宣武令狐相公》:‘借问风前兼月下,不知何客对胡床。’后以‘风前月下’指良辰美景。宋庄季裕《鸡肋编》卷上:‘又作谜云:“常随措大官人,满腹文章儒雅,有时一面红装,爱向~。”金代马钰《踏云行》:~抚心琴,龙咏虎啸来参侍。”’但是,在无风时候,怎么能知道就要刮风而说是“风前”呢?“良辰美景”是常用词,多数指的是白天,没有用“风前月下”来代替的例句。这样解释是错误的。

刘禹锡例是“逢”与“约”的谐音:在我们相逢相约之前,你又是同谁对坐而谈呢?句意是:

我约定同你相会详谈我们游梁之乐。与良辰美景没有关系。《鸡肋编》例的谜底是图章。措大官人,指读书人;满腹文章儒雅,指图章上的篆文。有时一面红装,指红色印泥。“爱向~”,指在契约的“骑缝”上或在年月曰时间下面盖章。“逢、风”谐音广月”既是指时间,也兼含“约”的谐音。与良辰美景更是风马牛不相及。可以对比冯梦龙编《挂枝儿》卷八《磨子》后面附录的:“印谜云:‘小小身儿不大,千两黄金无价,爱搽满面胭脂,落在花前月下。’”其中的“花”指草书的签名。此之“爱搽满面胭脂”即彼之“有时一面红装”。《踏云行》说的是“心琴”,并不是琴。犹如说“心弦”,指激动的感情。闻一多《花儿开过了》:“天寒风紧,冻哑了我的心琴。”激动的感情并不是要在风前月下来表现的。《踏云行》例句也是说:能相约相逢就慰抚了我而感情激动。

又如柳永《征部乐》:“雅欢幽会,良辰可惜虚抛掷。……须知最有风前月下,心事始终难得。但愿我虫虫心下,把人看待长似初相识。况渐逢春色,便是有举场消息。待这回,好好怜伊,更不轻离拆。”前两句是说:我用功读书,把可以约会的良辰美景都放弃了。后面是说:我心里约定在中举后再与你相逢。但中举的心事在前面多次都难以实现。这次我有把握,就再也不与你分离了。“风、月”也是“逢、约”的谐音。

王晔《水仙子.(双渐)答》:阳台**暂教晴,金斗风波且慢行。(1089.10)

“金斗”是“津斗”的别写。以天河与北斗星比喻高,说风浪高。

又,“阳台**暂教晴”的“晴”犹如说干旱,民间性隐语指性饥饿。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都解释说由此而以“**”指**,是对的。但还未达一间。不仅是典故性的,也有语言原因。即民间性隐语把女阴比喻成田地,把男阴比喻成牛,把**比喻成耕种。把耕种换说成耕耘,把“耘”谐音成“云”,正好与以雨指**泻精可以搭配成套。

高安道《嗓淡行院.七煞》:坐排场众女流,乐床上似兽头。(1110.7)

“嗓”犹揭短。《南村辍耕录.嗓》:“又爱讦人短者,亦谓之嗓。”元曲“嗓磕”也是讥讽、嘲笑的意思。甘肃方言“葬”“葬诵”是同义词。北京方言“念葬经:说不吉祥的话。”与此类似。“淡”是“谈”的误写。宋元时“打谈”指说书、演唱。“兽头”是“寿头”的谐音,吴语词:迟缓;本领低。此曲子就写行院角色技艺及设备种种低劣。

景元启《新水令》:割舍了铜斗儿家缘,铁板儿似盘缠。(1151.11)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高中生物教学反思实例  不死武帝  经济法  风水密码  我和苏联心理学基本理论问题  倾世神女之狂逆九天  名门贵妻:误惹亿万继承人  神秘帝少:追爱赌神邪妻  中医学  丑丫头变身校花  豪门换换爱:傲娇男攻略  妖妃,逮住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湖泊  不是公主的公主  发展成本与区域经济金融研究  国际视野中的资优教育  和天使一起成长  孩子的未来,最有价值的投资:淘气鬼也能上清华  中小学生最想知道的世界著名瀑布  世博让企业更辉煌——上海世博赞助企业10大经典案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