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这样一种看法,即概括的范围广一些,很可能离事件具体的事实就远一
些。根据这种观点,以包罗万象的各个过程(如进步或近代化)或以必然的
各个阶段(如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为前提,一般地说是属于超
历史的信仰领域。尽管我们无须让那些喜爱这类名词的人放弃它们,我们还
是可以认定这类名词是超越理性的信仰问题。①
然而,在不很全面的层次上,社会科学的概念能帮助我们阐明历史事件。
历史学本身虽不是社会科学,但它的任务是陈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并综合我
们今天对这些事情的认识,使我们的认识成为一个整体。为此目的,隐喻长
期成为阐述历史的主要文学手段。城市陷落,战争结束,希望飞腾,起义的
条件已经成熟,进步的前景越来越暗淡,等等,等等,我们主要使用来自感
官的隐喻描述社会事件。同样,社会科学家也不得不用文字写出结构、水平、
下降趋势、加速或平衡。然而,来自社会科学分析的中间层次的概念,却越
来越多地被用来阐述事件是如何发生的,把一个事件同另一个事件联系起
来。例如,第 12 卷第 1 章提出“海洋中国”——一个与“大陆中国”不同的
生态、经济、政治和文化地区——的概念,可以用来描述外国影响进入中国
社会的渠道。在这个框架中,本章首先论及大陆中国。而且,由于第 10、11
和 12 卷主要论述政治史、经济史和思想史,本章力图阐述迅速发展的社会史
领域的新近成果。
读者会立即注意到,通常把“中国”作为单一实体来对待的尝试,正在
为详细研究所揭示的诸多情况所减弱。区别于外部世界的“中国文化的差异
性”,虽仍在打动旅行者的心,但这一陈旧观念却正被中国国内所发现的各
种亚文化群所打破。“中国文化”作为(中国独特的经济、政体、社会结构、
思想以及价值观交互影响所创造的)可视为同一的构成模式,在近代国际接
触的进程中,变得不是那么独特的和可以视为同一的了。随着我们知识的增
长,概括变得更加困难,而不是更容易了。
然而我们敢以高度的概括来开始,断言 20 世纪的中国革命在两方面有别
于所有别国的革命——人口规模更大,面临的变革更广泛。中国的人口规模
往往使革命放慢速度,而其广泛的变革也往往延长了革命。
让我们首先研究连续不断的事件。中国在 19 世纪经历了一系列的叛乱
(白莲教,1796—1804 年;太平天国,1850—1864 年;捻军,1853—1868
年;回民,1855—1873 年)和一系列的对外战争(英国,1839—1842 年;英
①我们格外感激玛丽安娜?巴斯蒂…布律吉埃、柯文、迈克尔?加斯特、孔斐力和马若孟就本章提出的有益
意见。
法,1856—1860 年;法国,1883—1885 年;日本,1894—1895 年;1900 年
的义和团国际战争)。在 20 世纪接踵而来的是一系列革命:结束古代君主制
度的 1911 年的共和革命①,建立国民党独裁的 1923—1928 年的国民革命,1949
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共产党革命和 1966—1976 年的毛泽东的文化大革
命。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水情绮迷 贴心妹妹 强占,女人休想逃 (完结) 现实副本攻略指南 唯我青仙 斗罗:千仞雪是我侄女,而我卷王 轮转阴阳 异能古董商2 多元时空旅者 仙墓中走出的强者 不是猛龙不过江 我在深镇有一千套房 灼灼如镜花 吸血三姊妹 职场屠龙术·骊珠 论剑 海贼,为解放世界逐步成长的剑士 斗罗:穿成魂兽后我内卷保命 命运天尊 穿越吧,诸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