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投资,也支持了技术论派的分析——但它至少就 20 世纪来说还是给中国以
外的学者,提供了足资利用的以经验为根据的最佳数据资料。对剩余如何使
用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成功的工业化在历史上不是与早期农业现代化联系在
一起,就是与同时出现的榨取农业的作法有关;不管剩余的规模如何,或是
否有剩余,中国在 1949 年以后所经历的经济增长,似乎主要来自向农业部门
的榨取。
佃农-地主的关系是复杂的,因此,用剥削来解释为什么剩余未用于投资
以促进经济的发展,这一简单的论断通常都要加以限定。在华中和华南(那
里租佃率最高),佃农已获得各种各样的永佃权,从而具有很大程度的保障。
租佃本身的确不是促进农村繁荣的好办法。在经济边缘地区农业过于无利可
图,不足以吸引对土地的投资,那里的土地所有制更可能是平均分配的。而
①伊懋可:《中国昔日的模式》,第 308 页;珀金斯:《1368—1968 年中国农业的发展》,第 188 页。
②彼得?珀杜:《官方目标与地方利益:明清时期洞庭湖区域的治水》,《亚洲研究杂志》第 4 卷第 4 期
(1982 年 8 月),第 745—747 页。
③伊懋可:《中国昔日的模式》,第 298—318 页;伊懋可:《评论》,载于维克托?利皮特等:《中国经
济史专题论集》,第 329—330 页。
①卡尔?里斯金:《现代中国的剩余与停滞》,收入珀金斯编:《从历史角度看中国近代经济》,第 64—81
页;里斯金:《讨论与评论》,载于利皮特等:《中国经济史专题论集》,第 359—375 页。
②关于日本学者研究成果的最佳综合评述,是琳达?格罗夫和周锡瑞:《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日本学
者关于中国农村社会变化的学术成果》,《现代中国》第 6 卷第 4 期(1980 年 10 月),第 397—438 页;
民国时期的研究有卜凯:《中国土地的利用》;陈正谟:《各省农工雇佣习惯及需供状况》。见本书第 5
章(马若孟著)。
另一种情况,像在四川或长江下游那样的中心地区,佃农可能很富有,他们
租到大片土地以后,或转租出去,或自己经营。①
地租高低不等,但平均为产量的 50%左右,虽然地租实收多少并无定额。
江苏苏州周围的非乡居地主,在 19 世纪中期设立了专门收租的租栈,收租时
得到官方的帮助。不过,一些租栈的管事显然谨慎从事,不违犯公平收租的
原则。太平军叛乱以后,长江中下游各省人口锐减,地主一度相对地较弱,
收租有困难。②
一些 20 世纪的观察家提出租佃正在消失,但在长江下游直到 20 世纪 20
年代或更晚些时候,土地仍然是有利可图的投资。尽管地区间不尽相同(特
别是北方,租佃率低得很多),全国大约有 40%的农业土地出租。而且所有
权分配不均,大约 10%的人口划分为地主或富农,占有 50%以上的土地。①若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仙墓中走出的强者 穿越吧,诸天 论剑 不是猛龙不过江 职场屠龙术·骊珠 水情绮迷 唯我青仙 多元时空旅者 海贼,为解放世界逐步成长的剑士 异能古董商2 吸血三姊妹 斗罗:穿成魂兽后我内卷保命 我在深镇有一千套房 斗罗:千仞雪是我侄女,而我卷王 现实副本攻略指南 强占,女人休想逃 (完结) 命运天尊 贴心妹妹 轮转阴阳 灼灼如镜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