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立场展示了一幅错误的阶级的“病态”画像。茅盾描写的是小资产阶级知
识分子对理想主义的追求,他们后来的彷徨,在北伐的“革命”历程中最终
的幻灭。茅盾在《读〈倪焕之〉》一文中,维护叶绍钧的这部现实主义的小
①李何林等:《中国新文学史研究》,第 61—62 页;阿米滕拉纳特?塔戈雷:《现代中国的文学论战,1918—1937
年》,第 86—94 页。
①《鲁迅全集》第 4 卷,第 70—71 页。
说和他自己的作品,认为一部反映小资产阶级“落后”分子生活中阴暗面的
文学作品,依然能够对左派的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茅盾补充说:“这一类
的黑暗描写,就感动或教育而言,可能要比那些非真实的、空想的、乐观的
描写要深刻得多哩!”②
鲁迅的论述中含蓄的但在茅盾笔下显露的论点,是至关重要的对象问
题。谁是新文学的读者?茅盾在 1928 年写的《从牯岭到东京》的长文中,承
认过去六七年间的中国现代文学,仅为受过教育的青年提供了阅读的材料,
并且指出近来“革命文学”的读者面甚至更为狭窄。至于劳动大众,他们不
可能理解“革命文学”,即使给他们讲,他们也不愿意听。茅盾希望与其保
护无产阶级,还不如去扩大既作为读者,又作为题材的小资产阶级的范围。
所以现在为“新文艺”——或是勇敢点说,“革命文艺”的前途计,第一要务在使它从青
年学生中间出来走入小资产阶级群众,在这小资产阶级群众中植立了脚跟。而要达到此点,应
该先把题材转移到小商人,中小农,等等的生活。不要太多的新名词,不要欧化的句法,不要
新思想的说教似的宣传,只要质朴有力的抓住了小资产阶级生活的核心的描写!①
茅盾在 30 年代早期的长篇小说《子夜》以及短篇三部曲——《春蚕》、《秋
收》和《残冬》中,确实奉行了这个信条。在他的小说的画面上,出现了城
市和乡村的各式各样的小资产阶级人物。相反,革命作家们只拿出了一部贫
乏粗糙的“普罗文学”集,主要是蒋光慈的作品。
茅盾和鲁迅深刻揭露了年轻激进派肤浅的论点。茅盾的小说和鲁迅的杂
文,显示了批判现实主义的活力。但是他们并没有提出另外一种与激进派的
革命文学准则针锋相对的理论。茅盾已经是一名共产党员了,他与他的同志
们的差异,仅在于他对革命前途的估计比较阴郁。鲁迅在广州的经历打消了
他对国民党革命潜力的幻想。南京新政府统治下的环境,进一步加强了他的
对立情绪,特别是在包括柔石在内的他的追随者五名青年左翼作家,被当作
22 名共产党领导人中的一部分,于 1931 年 2 月 7 日在上海郊外的龙华遭到
处决之后(参见本书有关章节)。鲁迅对于这场惨剧深感震惊,比以往任何
时候更感受到“白?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否则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相邻推荐:现实副本攻略指南 灼灼如镜花 不是猛龙不过江 仙墓中走出的强者 多元时空旅者 强占,女人休想逃 (完结) 论剑 命运天尊 斗罗:穿成魂兽后我内卷保命 吸血三姊妹 斗罗:千仞雪是我侄女,而我卷王 穿越吧,诸天 水情绮迷 职场屠龙术·骊珠 贴心妹妹 海贼,为解放世界逐步成长的剑士 我在深镇有一千套房 轮转阴阳 唯我青仙 异能古董商2